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3.如果将四根木条首尾相连,在相连处用螺钉连接,就能构成一个平面图形.
(l)若固定三根木条AB,BC,AD不动,AB=AD=2cm,BC=5cm,如图,量得第四根木条CD=5cm,判断此时∠B与∠D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2)若固定二根木条AB,BC不动,AB=2cm,BC=5cm,量得木条CD=5cm,∠B=90°,写出木条AD的长度可能取到的一个值(直接写出一个即可).
(3)若固定一根木条AB不动,AB=2cm,量得木条CD=5cm.如果木条AD,BC的长度不变,当点D移到BA的延长线上时,点C也在BA的延长线上;当点C移到AB的延长线上时,点A,C,D能构成周长为30cm的三角形,求出木条AD,BC的长度.

分析 (1)相等.连接AC,根据SS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
(2)由勾股定理求出AC,再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求出AD的取值范围.
(3)分两种情形①当点C在点D右侧时,②当点C在点D左侧时,分别列出方程组即可解决问题,注意最后理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 解:(1)相等.
理由:连接AC,
在△ACD和△ACB中,$\left\{\begin{array}{l}{AC=AC}\\{AD=AB}\\{CD=BC}\end{array}\right.$,
∴△ACD≌△ACB,
∴∠B=∠D.

(2)∵AB=2cm,BC=5cm,且∠B=90°,
∴AC=$\sqrt{A{B}^{2}+B{C}^{2}}$=$\sqrt{4+25}$=$\sqrt{29}$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sqrt{29}$-5≤AD≤$\sqrt{29}$+5
所以AD可以为5cm.

(3)设AD=x,BC=y,
当点C在点D右侧时,$\left\{\begin{array}{l}{x+2=y+5}\\{x+(y+2)+5=30}\end{array}\right.$,解得$\left\{\begin{array}{l}{x=13}\\{y=10}\end{array}\right.$,
当点C在点D左侧时,$\left\{\begin{array}{l}{y=x+5+2}\\{x+(y+2)+5=30}\end{array}\right.$解得$\left\{\begin{array}{l}{x=8}\\{y=15}\end{array}\right.$,
此时AC=17,CD=5,AD=8,5+8<17,
∴不合题意,
∴AD=13cm,BC=10cm

点评 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二元一次方程组、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分类讨论,考虑问题要全面,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某小区A自来水供水路线为AB,现进行改造,沿路线AO铺设管道,并与主管道BO连接(AO⊥BO),这样路线AO最短,工程造价最低,根据是垂线段最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已知一次函数y=2x-4.
(1)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2)设函数y=2x-4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求△AOB的面积;
(3)利用图象直接写出:当y<0时,x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我们给出如下定义:两个图形G1和G2,在G1上的任意一点P引出两条垂直的射线与G2相交于点M、N,如果PM=PN,我们就称M、N为点P的垂等点,PM、PN为点P的垂等线段,点P为垂等射点.
(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1,0)为x轴上的垂等射点,过A(0,3)作x轴的平行线l,则直线l上的B(-2,3),C(-1,3),D(3,3),E(4,3)为点P的垂等点的是B(-2,3),E(4,3);
(2)如果一次函数图象过M(0,3),点M为垂等射点P(1,0)的一个垂等点且另一个垂等点N也在此一次函数图象上,在图2中画出示意图并写出一次函数表达式;
(3)如图3,以点O为圆心,1为半径作⊙O,垂等射点P在⊙O上,垂等点在经过(3,0),(0,3)的直线上,如果关于点P的垂等线段始终存在,求垂等线段PM长的取值范围(画出图形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x-4)(a为常数,且a>0)与x轴从左至右依次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经过点B的直线y=-$\frac{\sqrt{3}}{3}$x+b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D,且点D的横坐标为-5.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P为直线BD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PD、PB,求△PBD面积的最大值;
(3)设F为线段BD上一点(不含端点),连接AF,一动点M从点A出发,沿线段AF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F,再沿线段FD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D后停止,当点F的坐标是多少时,点M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已知△ABC中,∠B=90°,AB=12cm,BC=9cm,P,Q是△ABC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B开始沿B→C→A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
(1)当t=1秒时,求PQ的长;
(2)求出发几秒时,△QCB是等腰三角形?
(3)若P沿A→B→C,Q沿B→C→A方向周而复始的运动,则经过几秒P,Q第一次相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修建一条乡镇公路,甲队按一定的工作效率先施工,一段时间后,乙队从另一端按一定的工作效率加入施工,中途乙队遇到山坡路段,工作效率降低,当乙队完成山坡路段时恰好公路修建完成,此时甲队工作了60天,设甲、乙两队各自修建的公路的长度为y(米),甲队工作时间为x(天),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求甲队的工作效率;
(2)求乙队在山坡路段施工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求这条乡镇公路的总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为便于管理与场地安排,松北某中学校以小明所在班级为例,对学生参加各个体育项目进行了调查统计.并把调查的结果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不完全统计图,请你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1)共有50名学生参加了此次调查;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请计算扇形统计图中“乒乓球”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4)如果学校有800名学生,请估计全校学生中有多少人参加篮球项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若y=$\sqrt{3-x}$+$\sqrt{x-3}$+4,则x2+y2的平方根是±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