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汉字,寓意深广.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某中学德育处组织了一次全校2000名学生参加的“汉字听写”大赛.为了解本次大赛的成绩,学校德育处随机抽取了其中200名学生的成绩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制成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成绩x(分)分数段 | 频数(人) | 频率 |
50≤x<60 | 10 | 0.05 |
60≤x<70 | 30 | 0.15 |
70≤x<80 | 40 | 0.2 |
80≤x<90 | m | 0.35 |
90≤x<100 | 50 | n |
频数分布直方图
根据所给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m=________;n=________;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这200名学生成绩的中位数会落在________分数段;
(4)若成绩在90分以上(包括90分)为“优”等,请你估计该校参加本次比赛的2000名学生中成绩是“优”等的约有多少人?
【答案】(1)70;0.25;(2)补图见解析;(3)80≤x<90;(4)500人
【解析】
(1)根据第一组的频数是10,频率是0.05,求得数据总数,再用数据总数乘以第四组频率可得m的值,用第五组频数除以数据总数可得n的值;
(2)根据(1)的计算结果即可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将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据(或中间两数据的平均数)即为中位数;
(4)利用总数2000乘以“优”等学生的所占的频率即可.
(1)样本容量为10÷0.05=200,
则m=200×0.35=70,n=50÷200=0.25;
(2)补全直方图如下:
(3)这200名学生成绩的中位数会落在80≤x<90分数段,
故答案为:80≤x<90;
(4)该校参加本次比赛的2000名学生中成绩是“优”等的约有:2000×0.25=500(人).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在中,,求作的外心,以下是甲、乙两同学的作法:对于两人的作法:
甲:如图1,(1)作的垂直平分线;
(2)作的垂直平分线;
(3),交于点,则点即为所求.
乙:如图2,(1)作的平分线;
(2)作的垂直平分线;
(3),交于点,则点即为所求.
对于两人的作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对B.两人都不对C.甲对,乙不对D.甲不对,乙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的图象交x轴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
(1)求点A,B的坐标,并根据该函数图象写出y≥0时x的取值范围;
(2)把点B向上平移m个单位得点B1.若点B1向左平移n个单位,将与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B2重合;若点B1向左平移(n+6)个单位,将与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B3重合.已知m>0,n>0,求m,n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设函数y=x2+2kx+k﹣1(k为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1)对任意实数k,函数与x轴有两个交点
(2)当x≥﹣k时,函数y的值都随x的增大而增大
(3)k取不同的值时,二次函数y的顶点始终在同一条抛物线上
(4)对任意实数k,抛物线y=x2+2kx+k﹣1都必定经过唯一定点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一块含30°,60°,90°的直角三角板,直角顶点O位于坐标原点,斜边AB垂直于x轴,顶点A在函数y1=(x>0)的图象上,顶点B在函数y2= (x>0)的图象上,∠ABO=30°,则=( )
A.-3 B.3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A,B,顶点为C,点D为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过点A作直线l:交BD于点E,连接BC的直线交直线l于K点.
(1)问:在四边形ABKD内部是否存在点P,使它到四边形ABKD四边的距离都相等?
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若M,N分别为直线AD和直线l上的两个动点,连结DN,NM,MK,如图2,求DN+NM+MK和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O 中,AB 是直径,CD 是弦,AB⊥CD 于点 E,BF∥OC,连接 BC 和 CF ,CF 交 AB 于点 G.
(1)求证:∠OCF=∠BCD ;
(2)若 CD=8,tan∠OCF=,求⊙O 半径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二次函数y=﹣x2+x+6及一次函数y=﹣x+m,将该二次函数在x轴上方的图象沿x轴翻折到x轴下方,图象的其余部分不变,得到一个新函数(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画出这个新图象,当直线y=﹣x+m与新图象有4个交点时,m的取值范围是( )
A. ﹣<m<3 B. ﹣<m<2 C. ﹣2<m<3 D. ﹣6<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两地被池塘隔开,小明通过下列方法测出了A、B间的距离:先在AB外选一点C,然后测出AC,BC的中点M,N,并测量出MN的长为12m,由此他就知道了A、B间的距离.有关他这次探究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AB=24m B. MN∥AB
C. △CMN∽△CAB D. CM:MA=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