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已知A(m,2)是直线L和双曲线y=
3
x
的交点.   
(1)求m的值.
(2)若直线L分别和x轴、y轴交于E、F两点,且了A是△EOF的外心,试确定直线L的解析式.
(3)在双曲线y=
3
x
上另取一点B,过B作PK⊥x轴于K,试问: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S△PAF=S△BOK?若存在,请求出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直接把A点坐标代入y=
3
x
可计算出m;
(2)由于△OEF为直角三角形,点A是△EOF的外心,根据直角三角形外心为斜边的中点得到点A(
3
2
,3)为EF的中点,再根据线段中点的坐标公式得到M点坐标为(3,0),F点坐标为(0,6),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l的解析式;
(2)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得到S△PAF=S△BOK=
1
2
×3=
3
2
,设P(0,t),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
1
2
|t|•
3
2
=
3
2
,然后求出t即可得到P点坐标.
解答:解:(1)把A(m,2)代入y=
3
x
得2m=3,解得m=
3
2


(2)∵△OEF为直角三角形,点A是△EOF的外心,
∴点A(
3
2
,3)为EF的中点,
∴M点坐标为(3,0),F点坐标为(0,6),
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b,
把M(3,0),F(0,6)代入得
3k+b=0
b=6

解得
k=-
1
2
b=6

∴直线l的解析式为y=-
1
2
x+6;

(3)存在.理由如下:
连结OA,设P(0,t),
∵S△PAF=S△BOK=
1
2
×3=
3
2

1
2
|6-t|•
3
2
=
3
2

∴6-t=±2,
∴t=8或t=4
∴满足条件的P点坐标为(0,8)或(0,4).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满足两函数的解析式.也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以及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6、已知甲运动方式为:先竖直向上运动1个单位长度后,再水平向右运动2个单位长度;乙运动方式为:先竖直向下运动2个单位长度后,再水平向左运动3个单位长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现有一动点P第1次从原点O出发按甲方式运动到点P1,第2次从点P1出发按乙方式运动到点P2,第3次从点P2出发再按甲方式运动到点P3,第4次从点P3出发再按乙方式运动到点P4,….依此运动规律,则经过第11次运动后,动点P所在位置P11的坐标是
(-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3、春林高级中学为了改善办学条件,2001年暑假对高中部内道长300米的操场投资修建塑胶跑道.请你根据图上所示数据完成下列各题(π取3.14):
①求直道的长度;②求跑道的面积(结果保留整数);③在实际铺设跑道的过程中向看台等几处延伸了若干平方米,若已知每平方米塑胶表面的成本价是195元,共花去了633750元.求向外延伸的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11、已知甲运动方式为:先竖直向上运动1个单位长度后,再水平向右运动2个单位长度;乙运动方式为:先竖直向下运动2个单位长度后,再水平向左运动3个单位长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现有动点P第1次从原点O出发按甲方式运动到P1,第2次从点P1出发按乙方式运动到点P2,第3次从点P2出发再按甲方式运动到点P3,第4次从点P3出发再按乙方式运动到点P4,…,依次运动规律,则经过第15次运动后,动点P所在位置P15的坐标是
(-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小刚家、王老师家和学校在一条直路上,小刚与王老师家相距3.5千米,王老师家与学校相距0.5千米.
(1)求小刚家与学校的距离;
(2)小刚父母出差,王老师骑自行车到小刚家接小刚上学.已知王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5千米/小时,小刚步行速度是5千米/小时.为了节约时间,王老师与小刚约定每天7:00从家里同时出发,小刚走路,王老师骑车,遇到小刚后,立即搭小刚到校.如果王老师骑车的速度不变,请问他们能否在7:25前赶到学校?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线段AB=4,点C是平面上一点(不与A,B重合),M、N分别是线段CA,CB的中点.
(1)当C在线段AB上时,如图,求MN的长;
(1)当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画出图形,并求MN长;
(2)当C在直段AB外时,画出图形,量一量,写出MN的长(不写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