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记作n)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它的计算公式为:

根据上述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某校初三学生对我市一个乡的农民家庭进行抽样调查.从1997年至2002年间,该乡每户家庭消费支出总额每年平均增加500元,其中食品消费支出总额每年平均增加200元.1997年该乡农民家庭平均刚达到温饱水平,已知该年每户家庭消费支出总额平均为8000元.

(1)1997年该乡平均每户家庭食品消费支出总额为多少元?

(2)设从1997年起m年后该乡平均每户的恩格尔系数为nm(m为正整数).请用m的代数式表示该乡平均每户当年的恩格尔系数nm,并利用这个公式计算2003年该乡平均每户的恩格尔系数(百分号前保留整数).

(3)按这样的发展,该乡将于哪年开始进人小康家庭生活?该乡农民能否实现十六大提出的2020年我国全面进人小康社会的目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发布均田令规定: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废除农奴制,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又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有关法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3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后,农民地位的变化。(2分)法令对俄国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深刻影响?(1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今中外历代统治者为什么重视解决“三农”问题?(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古诗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陆琼,字伯玉,吴郡吴人也。父云公,梁给事黄门侍郎,掌著作。
琼幼聪惠有思理,六岁为五言诗,颇有词采。大同末,云公受梁武帝诏校定《棋品》,朱异、刘溉以下并集。琼时年八岁,于客前覆局①,由是京师号曰“神童”。异言之武帝,有敕召见,琼风神②警亮,进退详审,帝甚异之。十一,丁父忧,毁瘠有至性,从祖襄叹曰:“此儿必荷门基,所谓一不为少。”及侯景作逆,携母避地于县之西乡,勤苦读书,昼夜无怠,遂博学,善属文。
永定中,州举秀才。天嘉元年,为宁远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寻以本官兼尚书外兵郎,满岁为真。琼素有令名,深为世祖所赏。及讨周迪、陈宝应等,都官符③及诸大手笔,并敕付琼。迁新安王文学,掌东宫管记。及高宗为司徒,妙简僚佐,吏部尚书徐陵荐琼于高宗曰:“新安王文学陆琼,见识优敏,文史足用,进居郎署,岁月过淹,左西掾缺,允膺兹选。”乃除司徒左西掾。
太建元年,除太子庶子,兼通事舍人。转中书侍郎、太子家令。长沙王为江州刺史,不循法度,高宗以王年少,授琼长史,行江州府国事,带寻阳太守。琼以母老,不欲远出,太子亦固请留之,遂不行。累迁给事黄门侍郎,领羽林监。转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又领大著作,撰国史。
后主即位。直中书省,掌诏诰。初,琼父云公奉梁武帝敕撰《嘉瑞记》,琼述其旨而续焉,自永定讫于至德,勒成一家之言。迁吏部尚书,著作如故。
琼性谦俭,不自封植,虽位望日隆,而执志愈下。园池室宇,无所改作,车马衣服,不尚鲜华,四时禄俸,皆散之宗族,家无馀财。暮年深怀知足,思避权要,恒谢病不视事。俄丁母忧,去职。初,琼之侍东宫也,母随在官舍,后主赏赐优厚。及丧柩还乡,诏加赙赠,并遣谒者黄长贵持册奠祭,后主又自制志铭,朝野荣之。琼哀慕过毁,以至德四年卒,时年五十,诏赠领军将军,官给丧事。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陈书 卷三十》)
【注】①覆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观人围棋,局坏,(王)粲为覆之。”覆,同“复”,覆局,指记忆力极强。 ②风神,指神态。③都官符,指诏书。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儿必门基      荷:承担
B.善文             属:写作
C.不鲜华           尚:超过,过分
D自永定于至德      讫:至,到.
【小题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陆琼“见识优敏,文史足用”的一组是(     )
①丁父忧,毁瘠有至性                  ②琼素有令名,深为世祖所赏       
③都官符及诸大手笔,并敕付琼          ④又领大著作,撰国史     
⑤勒成一家之言                        ⑥虽位望日隆,而执志愈下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琼的父亲陆云公接受梁武帝的诏令校定《棋品》,朱异、刘溉以下人员同时集中在一起,陆琼这时八岁,能在客人面前覆盘。
B.天嘉元年,陆琼担任宁远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不久以法曹行参军的身份兼任尚书外兵郎,任职期满由代理转为正职。
C.陆琼生性谦虚俭朴,从不为自己聚敛财货。四时的俸禄,都散发给宗族人员,自己家中没有剩余财产。
D.长沙王做江州刺史时,不遵循法度,高宗因为长沙王年少,派陆琼去做长史。陆琼前去担任了江州府国事,兼任寻阳太守。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琼素有令名,深为世祖所赏。(4分)
(2)暮年深怀知足,思避权要,恒谢病不视事。(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32分)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又使有识之士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交通工具

1825年9月27日早晨发生的情蒂是难以描述的……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运动号”火车头由它的制造者——史蒂芬孙——驾驶带着列车走,火车头后面是六节装煤和面粉的车厢;在这六节后面的车厢里坐着铁路的经理和老板,后面又是二十节改供乘客用的煤车,都挤满了乘客,最后是六节装满煤的车厢。
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跟着火车跑;另外一些人骑在马上沿路旁跟随着火车。在近达林敦的路上有一个大斜坡,史蒂芬孙决定在这个地方试验火车头的速度;他放出警号清除道路,加快行进,速度迭每小时15英里(24千米),……车上共有450个乘客,列车载重共90吨。
——周一良、昊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袁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的创立。
材料三 通过机器进行的资本自行增殖,同生存条件被机器破坏的工人人数成正比。……在这些纺织工人中,许多人饿死了。许多人长期地每天靠二又二分之一便士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与此相反,英国棉纺织机在东印度的影响却是急性的。1834年到1835年东印度总督确认:“这样的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平原漂白了。”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材料四 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我们这回革命,不但要做国民的国家,而且要做社会的国家,这决不是欧美所能及的。欧美为什么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早期交通工具的特点(4分)及交通工具变革的影响。(6分)
(2)人们普遍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结合材料二分析上述观点。(6分)
(3)从材料三、四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和孙中山对工业革命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状况有何共识?(2分)他们解决问题的主张有何不同?(6分)
(4)为了改变贫富严重不平等的状况,孙中山先后进行了怎样的探索?(4分)请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探索活动。(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远矣。”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宣即为之罢役。”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摘自《旧唐书·马周传》
回答:
①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②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
③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综合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十分重视“民心”,把民心向背看成是国家兴亡和政权兴衰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大略篇》)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则求民之亲爱已,不可得也。”(《君道篇》)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富国篇》)
——以上均摘自《荀子》
材料二:故明主之治国也,众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母之爱子也倍父,父令之行于子者十母;吏之于民无爱,令之行于民也万父。母积爱而令穷,吏威严而民听从,严爱之策亦可决矣。……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                                                 ——《韩非子·六反》
材料三: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荀子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的两种观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5分)
(2)材料二反映韩非子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持怎样的观点?后来秦始皇沿用了韩非子的这一观点实行统治,带来了怎样的后果?(2分)
(3)材料三集中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结合史实谈谈在经济方面唐太宗是怎样实践这一思想的?后来取得了怎样的成效?(4分)
(4)对比材料二、三,谈谈你的认识。(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