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四边形ABCD为一个矩形纸片,AB=3,BC=2,动点P自D点出发沿DC方向运动至C点后停止,△ADP以直线AP为轴翻折,点D落在点D1的位置,设DP=x,△AD1P与原纸片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1)当x为何值时,直线AD1过点C?
(2)当x为何值时,直线AD1过BC的中点E?
(3)求出y与x的函数表达式.
【答案】
(1)
解:
如图1,∵由题意得:△ADP≌△AD1P,
∴AD=AD1=2,PD=PD1=x,∠D=∠AD1P=90°,
∵直线AD1过C,
∴PD1⊥AC,
在Rt△ABC中,AC= = ,CD1= ﹣2,
在Rt△PCD1中,PC2=PD12+CD12,
即(3﹣x)2=x2+( ﹣2)2,
解得:x= ,
∴当x= 时,直线AD1过点C
(2)
解:如图2,
连接PE,
∵E为BC的中点,
∴BE=CE=1,
在Rt△ABE中,AE= = ,
∵AD1=AD=2,PD=PD1=x,
∴D1E= ﹣2,PC=3﹣x,
在Rt△PD1E和Rt△PCE中,
x2+( ﹣2)2=(3﹣x)2+12,
解得:x= ,
∴当x= 时,直线AD1过BC的中点E;
(3)
解:如图3,
当0<x≤2时,y=x,
如图4,
当2<x≤3时,点D1在矩形ABCD的外部,PD1交AB于F,
∵AB∥CD,
∴∠1=∠2,
∵∠1=∠3(根据折叠),
∴∠2=∠3,
∴AF=PF,
作PG⊥AB于G,
设PF=AF=a,
由题意得:AG=DP=x,FG=x﹣a,
在Rt△PFG中,由勾股定理得:(x﹣a)2+22=a2,
解得:a= ,
所以y= = ,
综合上述,当0<x≤2时,y=x;当2<x≤3时,y=
【解析】(1)根据折叠得出AD=AD1=2,PD=PD1=x,∠D=∠AD1P=90°,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在Rt△PCD1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求出即可;(2)连接PE,求出BE=CE=1,在Rt△ABE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求出AD1=AD=2,PD=PD1=x,D1E= ﹣2,PC=3﹣x,在Rt△PD1E和Rt△PC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求出即可;(3)分为两种情况:当0<x≤2时,y=x;当2<x≤3时,点D1在矩形ABCD的外部,PD1交AB于F,求出AF=PF,作PG⊥AB于G,设PF=AF=a,在Rt△PFG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x﹣a)2+22=a2 , 求出a即可.
【考点精析】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二次函数y=ax2+bx+c(a,b,c为常数,且a≠0)中的x与y的部分对应值如表
x | ﹣1 | 0 | 1 | 3 |
y | ﹣1 | 3 | 5 | 3 |
下列结论:①ac<0;②当x>1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③当x=2时,y=5;④3是方程ax2+(b﹣1)x+c=0的一个根;
其中正确的有 . (填正确结论的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函数y= 的图象如图所示,点P是y轴负半轴上一动点,过点P作y轴的垂线交图象于A,B两点,连接OA、OB.下列结论:
①若点M1(x1 , y1),M2(x2 , y2)在图象上,且x1<x2<0,则y1<y2;
②当点P坐标为(0,﹣3)时,△AOB是等腰三角形;
③无论点P在什么位置,始终有S△AOB=7.5,AP=4BP;
④当点P移动到使∠AOB=90°时,点A的坐标为(2 ,﹣ ).
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 )
A.1
B.2
C.3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CD,E是对角线BD上一点,且EA=EC.
(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2)如果BE=BC,且∠CBE:∠BCE=2:3,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点的坐标为(﹣1,5),B点的坐标为(3,3),C点的坐标为(5,3),D点的坐标为(3,﹣1),小明发现:线段AB与线段CD存在一种特殊关系,即其中一条线段绕着某点旋转一个角度可以得到另一条线段,你认为这个旋转中心的坐标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数和形是数学的两个主要研究对象,我们经常运用数形结合、数形转化的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下面我们来探究“由数思形,以形助数”的方法在解决代数问题中的应用.
(1)探究一:求不等式|x﹣1|<2的解集
探究|x﹣1|的几何意义
如图①,在以O为原点的数轴上,设点A′对应的数是x﹣1,有绝对值的定义可知,点A′与点O的距离为|x﹣1|,可记为A′O=|x﹣1|.将线段A′O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线段AB,此时点A对应的数是x,点B对应的数是1.因为AB=A′O,所以AB=|x﹣1|,因此,|x﹣1|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数轴上x所对应的点A与1所对应的点B之间的距离AB.
探究求方程|x﹣1|=2的解
因为数轴上3和﹣1所对应的点与1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都为2,所以方程的解为3,﹣1.
探究:
求不等式|x﹣1|<2的解集
因为|x﹣1|表示数轴上x所对应的点与1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所以求不等式解集就转化为求这个距离小于2的点对应的数x的范围.
请在图②的数轴上表示|x﹣1|<2的解集,并写出这个解集.
(2)探究二:探究 的几何意义
探究:
的几何意义
如图③,在直角坐标系中,设点M的坐标为(x,y),过M作MP⊥x轴于P,作MQ⊥y轴于Q,则P点坐标为(x,0),Q点坐标为(0,y),OP=|x|,OQ=|y|,在Rt△OPM中,PM=OQ=|y|,则MO= = = ,因此, 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点M(x,y)与点O(0,0)之间的距离MO.
探究:
的几何意义
如图④,在直角坐标系中,设点A′的坐标为(x﹣1,y﹣5),由探究二(1)可知,A′O= ,将线段A′O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线段AB,此时点A的坐标为(x,y),点B的坐标为(1,5),因为AB=A′O,所以AB= ,因此 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点A(x,y)与点B(1,5)之间的距离AB.
探究 的几何意义
①请仿照探究二的方法,在图⑤中画出图形,并写出探究过程.
② 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
(3)拓展应用:
① + 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点A(x,y)与点E(2,﹣1)的距离和点A(x,y)与点F(填写坐标)的距离之和.
② + 的最小值为(直接写出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校园广播主持人培训班开展比赛活动,分为 A、B、C、D四个等级,对应的成绩分别是9分、8分、7分、6分,根据如图不完整的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
(1)补全下面两个统计图(不写过程);
(2)求该班学生比赛的平均成绩;
(3)现准备从等级A的4人(两男两女)中随机抽取两名主持人,请利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恰好抽到一男一女学生的概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BC中,E、F、G分别为AB、AC、BC的中点,点P为线段EF上一个动点,连接BP、GP,则△BPG的周长的最小值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