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7.【背景介绍】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明珠,充满着魅力.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证明趋之若骛,其中有著名的数学家,也有业余数学爱好者.向常春在1994年构造发现了一个新的证法.
【小试牛刀】把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放置,其三边长分别为a、b、c.显然,∠DAB=∠B=90°,AC⊥DE.请用a、b、c分别表示出梯形ABCD、四边形AECD、△EBC的面积,再探究这三个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可得到勾股定理:S梯形ABCD=$\frac{1}{2}$a(a+b),S△EBC=$\frac{1}{2}$b(a-b),S四边形AECD=$\frac{1}{2}$c2,则它们满足的关系式为$\frac{1}{2}$a(a+b)=$\frac{1}{2}$b(a-b)+$\frac{1}{2}$c2,经化简,可得到勾股定理.
【知识运用】(1)如图2,铁路上A、B两点(看作直线上的两点)相距40千米,C、D为两个村庄(看作两个点),AD⊥AB,BC⊥AB,垂足分别为A、B,AD=24千米,BC=16千米,则两个村庄的距离为8$\sqrt{26}$千米(直接填空).
(2)在(1)的背景下,要在AB上建造一个供应站P,使得PC=PD,请用尺规作图在图2中作出P点的位置并求出AP的距离.
【知识迁移】借助上面的思考过程与几何模型,求代数式$\sqrt{{x}^{2}+9}$+$\sqrt{(16-x)^{2}+81}$的最小值(0<x<16).

分析 【小试牛刀】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就可表示出.
【知识运用】(1)连接CD,作CE⊥AD于点E,根据AD⊥AB,BC⊥AB得到BC=AE,CE=AB,从而得到DE=AD-AE=24-16=8千米,利用勾股定理求得CD两地之间的距离.
(2)连接CD,作CD的垂直平分线角AB于P,P即为所求;设AP=x千米,则BP=(40-x)千米,分别在Rt△APD和Rt△BPC中,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CP和PD,然后通过PC=PD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
【知识迁移】根据轴对称-最短路线的求法即可求出.

解答 解:【小试牛刀】S梯形ABCD=$\frac{1}{2}$a(a+b),S△EBC=$\frac{1}{2}$b(a-b),S四边形AECD=$\frac{1}{2}$c2
它们满足的关系式为:$\frac{1}{2}$a(a+b)=$\frac{1}{2}$b(a-b)+$\frac{1}{2}$c2
答案为:$\frac{1}{2}$a(a+b),$\frac{1}{2}$b(a-b),$\frac{1}{2}$c2,$\frac{1}{2}$a(a+b)=$\frac{1}{2}$b(a-b)+$\frac{1}{2}$c2

【知识运用】(1)如图2①,连接CD,作CE⊥AD于点E,

∵AD⊥AB,BC⊥AB,
∴BC=AE,CE=AB,
∴DE=AD-AE=24-16=8千米,
∴CD=$\sqrt{D{E}^{2}+C{E}^{2}}$=$\sqrt{{8}^{2}+4{0}^{2}}$=8$\sqrt{26}$(千米),
∴两个村庄相距8$\sqrt{26}$千米.
故答案为:8$\sqrt{26}$.

(2)如图2②所示:

设AP=x千米,则BP=(40-x)千米,
在Rt△ADP中,DP2=AP2+AD2=x2+242
在Rt△BPC中,CP2=BP2+BC2=(40-x)2+162
∵PC=PD,
∴x2+242=(40-x)2+162
解得x=16,
即AP=16千米.

【知识迁移】:如图3,

先作出点C关于AB的对称点F,连接DF,过点F作EF⊥AD与E,即:DF就是代数式$\sqrt{{x}^{2}+9}$+$\sqrt{(16-x)^{2}+81}$的最小值.
代数式$\sqrt{{x}^{2}+9}$+$\sqrt{(16-x)^{2}+81}$的几何意义是线段AB上一点到点D,C的距离之和,
而它的最小值就是点C的对称点F和点D的连线与线段AB的交点就是它取最小值时的点,
从而构造出了以AB为一条直角边,AD和BC的和为另一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斜边就是最小的值,
∴代数式$\sqrt{{x}^{2}+9}$+$\sqrt{(16-x)^{2}+81}$的最小值为:$\sqrt{D{E}^{2}+E{F}^{2}}$=$\sqrt{(AD+BC)^{2}+A{B}^{2}}$=$\sqrt{(9+3)^{2}+1{6}^{2}}$=20.

点评 此题是四边形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证明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以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证明勾股定理常用的方法是利用面积证明,是解本题的关键.构造出直角三角形DEF是解本题的难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一列数据:2,4,6,8,…;按此排列,那么,第n个数据是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已知方程x2-6x+m2-2m+5=0的一个根为2,求另一个根4,m=3或-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1,△ABC中,AB=AC,∠BEF=∠DBC,∠BDC=2∠DEF,
(1)求证:BD=BE.
(2)如图2,在(1)的下,EF⊥BC,BE=8,DG=5,求CD的长.
(3)在(2)的条件下,如图3,过点C作CM⊥CB交BD的延长线于M,过点B作∠NBC=∠MBC,连接MN,且△BMN的面形为45,求BN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已知函数y=(2m+1)x+m-3
(1)若函数的图象平行于直线y=3x-3,求m的值;
(2)若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且与y轴的交点在y轴的下方,求m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y=ax2+bx+3与x轴交于点 A(-4,0)和点B($\frac{9}{2}$,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点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点Q是射线OB上的一动点,过点Q作直线m⊥x轴,射线AP交直线m于点E,点F为直线m上的一点,连接AF、BF,且∠ABF=2∠PAB,过点B作射线AP的垂线,垂足为C,直线BC交直线AF于点D,将△ABF沿直线AF翻折得到△AFB′,点B的对应点B′恰好落在直线m上,求∠ADC的度数;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当直线m与y轴重合时,求点P的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的是(  )
A.y=(x-23)2+155B.y=(x+23)2+155C.y=-(x-23)2-155D.y=-(x+23)2+15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3x2-x2=3B.3a2+2a3=5a5C.5x3-x3=4x3D.-0.5ab+$\frac{1}{4}$ba=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在数学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中,小珺所在的小组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将边长为4的正△ABC与边长为2$\sqrt{3}$的正△CDE按图1位置放置.BC与CE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E与线段BD相交于点H.
(1)小珺发现结论BD=AE和∠AHB=60°成立,请你说明理由.
(2)如图2,小珺将正△CDE绕点C逆时针旋转,当点D恰好落在线段AE上时,请求出此时线段BD的长;
(3)如图3,小珺将正△CDE绕点C继续逆时针旋转一周,请写出△ABH与△DHE面积之和的最大值,并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