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如果(1)所示为一上面无盖的正方体纸盒,现将其剪开展成平面图,如图(2)所示已知展开图中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
(1)求在该展开图中可画出的最长线段的长度?这样的线段可以画几条?
(2)求∠B′A′C′的度数?说明理由.
(3)在图1中若蚂蚁从点A′沿着正方体的表面爬行到点C,试求爬行的最短路程.
分析:(1)根据图形得出符合条件的线段有4条,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线段的长即可;
(2)连接B′C′,根据已知正方体得出∠A′B′F=∠C′B′F=45°,A′B′=B′C′,推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即可;
(3)画出图形,连接A′C,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即可.
解答:解:(1)如图2,AH=1+1+1=3,CH=1,
即最长线段AC的长度是:
32+12
=
10
,这样的线段可以画4条,如图(2)线段EB′、线段FM、线段A′C′、线段GH;且线段的长度都是
10


(2)连接B′C′,
由图形可知:∠A′B′E=∠C′B′E=45°,A′B′=B′C′=
5

∴∠A′B′C′=90°,
即△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45°;

(3)如图所示展开:连接A′C,则线段A′C的长就是蚂蚁从点A′沿着正方体的表面爬行到点C的最短路程,
在Rt△A′C′C中,A′C′=1+1=2,C′C=1,∠A′C′C=90°,
由勾股定理得:A′C=
22+12
=
5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和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关键是能正确画出图形,题目比较典型,有一定的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5、取一张长30cm、宽6cm的纸条,将它每3cm一段,一反一正像“手风琴”那样折叠起来,并在折叠好的纸上画出字母E.用小刀把画出的字母E挖去,拉开“手风琴”,你就可以得到一条以字母E为图案的花边(如图所示).
(1)在你所得的花边中,相邻两个图案有什么关系?相间的两个图案又有什么关系?
(2)如果以相邻两个图案为一组构成一个图案,任两个图案之间有什么关系?三个图案为一组呢?
(3)在上面的活动中,如果先把纸条纵向对折,再折成“手风琴”,然后继续上面的步骤,此时会得到的花边是轴对称图形吗?先猜一猜再做一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一根长2.5米的木棍(AB),斜靠在与地面(OM)垂直的墙(ON)上,此时OB的精英家教网距离为0.7米,设木棍的中点为P.若木棍A端沿墙下滑,且B端沿地面向右滑行.
(1)如果木棍的顶端A沿墙下滑0.4米,那么木棍的底端B向外移动多少距离?
(2)请判断木棍滑动的过程中,点P到点O的距离是否变化,并简述理由.
(3)在木棍滑动的过程中,当滑动到什么位置时,△AOB的面积最大?简述理由,并求出面积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1所示,一张三角形纸片ABC,∠ACB=90°,AC=8cm,BC=6cm.沿斜边AB的中线CD把这张纸片剪成△AC1D1和△BC2D2两个三角形(如图2所示).将纸片△AC1D1沿直线D2B(AB)方向平移(点A、D1、D2、B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当点A与点B重合时,停止平移.设平移的速度是1cm/秒,平移的时间为x(秒),△AC1D1与△BC2D2重叠部分面积为y(cm2).
(1)求CD的长和斜边上的高CH;
(2)在平移过程中(如图3),设C1D1与BC2交于点E,AC1与C2D2、BC2分别交于点F、P.那么四边形FD2D1E是否可能是菱形?为什么?如果可能,请求出相应的D1E=D2F的值;
(3)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是否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重叠部分面积为3cm2?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2•锡山区一模)某种规格小纸杯的侧面是由一半径为18cm、圆心角是60°的扇形OAB剪去一半径12cm的同心圆扇形OCD所围成的(不计接缝)(如图1).
(1)求纸杯的底面半径和侧面积(结果保留π)
(2)要制作这样的纸杯侧面,如果按照图2所示的方式剪裁(不允许有拼接),至少要用多大的矩形纸片?
(3)如图3,若在一张半径为18cm的圆形纸片上剪裁这样的纸杯侧面,最多能裁出多少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一根长2.5m的木棍(AB),斜靠在与地面(OM)垂直的墙(ON)上,这时AO的距离为2.4m.若木棍A端沿墙下滑,则B端沿地面向右滑行.
(1)如果木棍的顶端A沿墙下滑0.4m,请你算一算,底端滑动的距离;
(2)设木棍的中点为P,请判断木棍滑动的过程中,点P到点O的距离是否变化?请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