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精英家教网如图,在Rt△ABC中,∠A=90°,AB=3cm,AC=4cm.
(1)以斜边BC上距离C点2cm的点P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至△DEF,并且DF交AC于点N,交BC于点Q,EF交AC于点M,则PQ的长为多少cm?
(2)在(1)的条件下,求旋转后△DEF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S;
(3)以斜边BC上距离C点xcm的点P为中心(P不是B、C),把这个三角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至△DEF,设△DEF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分析:(1)根据以斜边BC上距离C点2cm的点P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至△DEF,可以得出PF=PC,△PCM≌△PFQ,△PFQ∽△ACB,即可求出答案;
(2)根据△PMC∽△ABC,相似比PC:AC=2:4=1:2,可求S△PMC;已知PC、S△PMC,可求PM,从而可得PQ,CQ,再由△NQC∽△ABC,相似比为CQ:CB,利用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S△NQC,用S四边形NQPM=S△NQC-S△PMC求面积.
(3)点P从C点逐渐向B移动时,有三种情况,它是由BC上的三段组成的P点的三个取值范围,如图所示,即P在CP1上、P在P1P2上、P在P2B上这三段.其中的P1、P2是两个特殊的位置:P1的位置是FD与AB有部分重合;P2的位置是FE过A点.首先求出CP1的长.对于图2中的P1位置,即是下图1中,当AN=0时的情况.由PC=x及△FNM∽△CPM∽△CAB,可得MC=
5
4
x,MN=
3
20
x,所以NC=NM+MC=
7
5
x,从而AN=AC-NC=4-
7
5
x,由AN=0求出x=
20
7
;对于图2中点P2的位置,容易求得P2C=
16
5

①当P在CP1间,即0<x≤
20
7
时,可以求出函数解析式;
②当P在P1P2间,即
20
7
<x≤
16
5
时,由y=S△ABC-S△CPM可以求出函数解析式;
③当P在P2B间,即
16
5
<x<5时,求出函数解析式.
解答:解:(1)∵以斜边BC上距离C点2cm的点P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至△DEF,
∴PF=PC,△PCM≌△PFQ,△PFQ∽△ACB,
PF
AC 
=
PQ
AB

2
4
=
PQ
3

∴PQ=1.5;

(2)∵∠A=90°,AB=3cm,AC=4cm,
∴BC=5,PC=2,S△ABC=6,
∵S△PMC:S△ABC=1:4,即S△PMC=
3
2

∴PM=PQ=
3
2

∴QC=
7
2

∴S△NQC:S△ABC=QC2:BC2=(
7
2
2:52
∴S△NQC=
147
50

∴S四边形NQPM=S△NQC-S△PMC=1.44cm2

(3)点P从C点逐渐向B移动时,有三种情况,它是由BC上的三段组成的P点的三个取值范围,
见图所示,即P在CP1上、P在P1P2上、P在P2B上这三段.其中的P1、P2是两个特殊的位置:P1的位置是FD与AB有部分重合;P2的位置是FE过A点.下面先求出CP1的长.
对于图2中的P1位置,即是下图1中,当AN=0时的情况.由PC=x及△FNM∽△CPM∽△CAB,可得MC=
5
4
x,
MN=
3
20
x,∴NC=NM+MC=
3
20
x+
5
4
x=
7
5
x,
从而AN=AC-NC=4-
7
5
x,
由AN=0,解得x=
20
7
;(10分)
对于图2中点P2的位置,容易求得P2C=
16
5
.(11分)
①当P在CP1间,即0<x≤
20
7
时,
y=S△FPQ-S△FNM=S△CPM-S△FNM
=
1
2
PC•MP-
1
2
FN•NM
=
1
2
x•
3
4
x-
1
2
×
1
5
x•
3
20
x=
9
25
x2,(12分)
②当P在P1P2间,即
20
7
<x≤
16
5
时,y=S△ABC-S△CPM=6-
1
2
•x•
3
4
x=6-
3
8
x2;(13分)
③当P在P2B间,即
16
5
<x<5时,y=S△MPB=
1
2
•(5-x)•
4
3
(5-x)=
2
3
(5-x)2.(14分)
故:当0<x≤
20
7
时,y=
9
25
x2
20
7
<x≤
16
3
时,y=6-
3
8
x2
16
3
<x<5时,y=
2
3
(5-x)2
精英家教网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旋转变化前后,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以及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构成的旋转角相等.据此得判断出相等的对应角,得到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3•莆田质检)如图,在Rt△ABC中,∠C=90°,∠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点E是AB上一点,以AE为直径的⊙O过点D,且交AC于点F.
(1)求证:BC是⊙O的切线;
(2)若CD=6,AC=8,求A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Rt△ABC中,∠C=90°,AC=6cm,BC=8cm,AD和BD分别是∠BAC和∠ABC的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D,求点D到BC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Rt△ABC中,∠C=90°,∠A=30°,BC=1,将三角板中一个30°角的顶点D放在AB边上移动,使这个30°角的两边分别与△ABC的边AC、BC相交于点E、F,且使DE始终与AB垂直.
(1)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连接EF后,写出与△ABC一定相似的三角形;
(2)设AD=x,CF=y.求y与x之间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如果△CEF与△DEF相似,求AD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Rt△ABC中,BD⊥AC,sinA=
3
5
,则cos∠CBD的值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Rt△ABC中,∠ACB=90°,AC=8cm,BC=4cm,D、E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连接DE,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E-EB运动,到点B停止.点P在AD上以
5
cm/s的速度运动,在折线DE-EB上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点P与点A不重合时,过点P作PQ⊥AC于点Q,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使点M落在线段AC上.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当点P在线段DE上运动时,线段DP的长为
(t-2)
(t-2)
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求t的值.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设五边形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