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2009•新昌县模拟)上课时老师出示了下面的题目:
如图1,正△ABC中,P为BC上一点,作PE⊥AB,PF⊥AC,BG⊥AC,垂足分别为E,F,G.
求证:PE+PF=BG.
喜欢思考的小明,给出了如下证法:
证明:连接AP,∵S△ABC=S△ABP+S△ACP
又PE⊥AB,PF⊥AC,BG⊥AC
1
2
AC•BG=
1
2
AB•PE+
1
2
AC•PF

∵AB=AC
∴BG=PE+PF
老师非常赞赏,面积法证明本题真简洁!老师又引导学生继续探索.
(1)当点P在CB延长线上时,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探究三条线段之间PE,PF,BG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猜想,不要求证明.
(2)①将“P为BC上一点”改成”P为正△ABC内一点”,作PE⊥AB,PF⊥AC,PM⊥BC,BG⊥AC,垂足分别为E,F,M,G.有类似结论吗?请写出结论并证明.
②若点P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①的结论是否成立?试探究四条线段PE,PF,PM,BG的数量关系.
分析:(1)连接PA,根据△PAB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加上△PAC的面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代入得出
1
2
AB×PE=
1
2
AC×BG+
1
2
AC×PF,即可推出答案;
(2)①连接PA、PB、PC,根据S△ABC=S△APB+S△ACP-S△PBC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
1
2
AC×BG=
1
2
AB×PE+
1
2
AC×PF-
1
2
BC×PM,即可推出答案;②连接PA、PB、PC,与①类似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推出BG+PM=PE+PF,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1)
BG=PE-PF,
理由是:连接PA,
∵S△PAB=S△ABC+S△PAC
1
2
AB×PE=
1
2
AC×BG+
1
2
AC×PF,
∵AB=AC,
∴PE=BG+PF,
即BG=PE-PF.
(2)
①解:如图3,PM+PE+PF=BG,
理由是:连接PA、PB、PC,
∵S△ABC=S△APB+S△ACP+S△PBC
1
2
AC×BG=
1
2
AB×PE+
1
2
AC×PF+
1
2
BC×PM,
∵AC=AB=BC,
∴PE+PF+PM=BG.

②解:BG=PE+PF-PM,
理由是:连接PA、PB、PC,
∵S△ABC+S△PBC=S△PAB+S△PAC
1
2
AC×BG+
1
2
BC×PM=
1
2
AB×PE+
1
2
AC×PF,
∵AC=AB=BC,
∴BG+PM=PE+PF,
即BG=PE+PF-PM.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面积,垂线等知识点的应用,关键是依据已知证明问题的思路进行推理和证明,主要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用的数学思想是类比推理的思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09•新昌县模拟)下列各数中,是负数的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09•新昌县模拟)如图,AD是⊙O的切线,点D是切点,OA与⊙O交于点B,CD∥OA交⊙O于点C,连接CB.若∠A=50°,则∠OBC等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09•新昌县模拟)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我们就称这个函数为偶函数.
(1)按照上述定义判断下列函数中,
D
D
是偶函数.
A.y=3x  B.y=x+1  C.y=
3x
  D.y=x2
(2)若二次函数y=x2+bx-4是偶函数,该函数图象与x轴交于点A和点B,顶点为P.求△ABP的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10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三)(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09•新昌县模拟)如图,在Rt△ABC中,∠C=90°,AC=3cm,BC=4cm,以BC边所在的直线为轴,将△ABC旋转一周,则所得到的几何体的侧面积是    c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