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已知:如图,点A在y轴上,⊙A与x轴交于B、C两点,与y轴交于点D(0,3)和点E(0,-1)
(1)求经过B、E、C三点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的一动直线切⊙A于点P(s,t),与x轴交于点M,连接PA并延长与⊙A交于点Q,设Q点的纵坐标为y,求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观察图形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当y=0时,求切线PM的解析式,并借助函数图象,求出(1)中抛物线在切线PM下方的点的横坐标x的取值范围.

【答案】分析:(1)已知点D(0,3)和点E(0,-1),可以得到圆的直径,连接AC,根据垂径定理,以及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OB,OE,OC的长度,得到三点的坐标,根据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过点P作PF⊥y轴于F,过点Q作QN⊥y轴于N,易证△PFA≌△QNA,则FA=NA,即|t-1|=|1-y|,即可得到函数解析式.
(3)当y=0时,Q点与C点重合,连接PB,由PC为⊙A的直径可以得到PB⊥x轴,就可以求出P点的坐标.求出直线PM的解析式,求出切线PM与抛物线y=x2-1交点坐标,横坐标x的范围就在两个交点之间.
解答:解:(1)解法一:连接AC
∵DE为⊙A的直径,DE⊥BC
∴BO=CO
∵D(0,3),E(0,-1)
∴DE=|3-(-1)|=4,OE=1
∴AO=1,AC=DE=2
在Rt△AOC中,AC2=AO2+OC2
∴OC=
∴C(,0),B(,0)
设经过B、E、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则-1=a(0-)(0+
解得a=
∴y=(x-)(x+)=x2-1(2分).
解法二:∵DE为⊙A的直径,DE⊥BC
∴BO=CO
∴OC2=OD•OE
∵D(0,3),E(0,-1)
∴DO=3,OE=1
∴OC2=3×1=3
∴OC=
∴C(,0),B(-,0)
以下同解法一;

(2)解法一:过点P作PF⊥y轴于F,过点Q作QN⊥y轴于N
∴∠PFA=∠QNA=90°,F点的纵坐标为t
N点的纵坐标为y
∵∠PAF=∠QAN,PA=QA
∴△PFA≌△QNA
∴FA=NA
∵AO=1
∴A(0,1)
∴|t-1|=|1-y|
∵动切线PM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观察图形可得1<t<3,-1<y<1.
∴t-1=1-y.
即y=-t+2.
∴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为y=-t+2(1<t<3)(5分)
解法二:(i)当经过一、二、三象限的切线PM运动到使得Q点与C点重合时,y=0
连接PB
∵PC是直径
∴∠PBC=90°
∴PB⊥x轴,
∴PB=t.
∵PA=AC,BO=OC,AO=1,
∴PB=2AO=2,
∴t=2.
即t=2时,y=0.
(ii)当经过一、二、三象限的切线
PM运动使得Q点在x轴上方时,y>0
观察图形可得1<t<2
过P作PS⊥x轴于S,过Q作QT⊥x轴于T

则PS∥AO∥QT
∵点A为线段PQ的中点
∴点O为线段ST的中点
∴AO为梯形QTSP的中位线
∴AO=
∴1=
∴y=-t+2.
∴y=-t+2(1<t<2).
(iii)当经过一、二、三象限的切线PM运动使得Q点在x轴下方时,y<0,观察图形可得2<t<3
过P作PS⊥x轴于S,过Q作QT⊥x轴于T,设PQ交x轴于R
则QT∥PS
∴△QRT∽△PRS

设AR=m,则&&(1)
又∵AO⊥x轴,
∴AO∥PS
∴△ROA∽△RSP

&&(2)
由(1)、(2)得y=-t+2
∴y=-t+2(2<t<3)
综上所述:y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y=-t+2(1<t<3)(5分)

(3)解法一:当y=0时,Q点与C点重合,连接PB
∵PC为⊙A的直径
∴∠PBC=90°
即PB⊥x轴
∴s=-
将y=0代入y=-t+2(1<t<3),得0=-t+2
∴t=2∴P(-,2)
设切线PM与y轴交于点I,则AP⊥PI
∴∠API=9
在△API与△AOC中
∵∠API=∠AOC=90°,∠PAI=∠OAC
∴△API∽△AOC

∴I点坐标为(0,5)
设切线PM的解析式为y=kx+5(k≠0),
∵P点的坐标为
∴2=-3 k+5.
解得k=
∴切线PM的解析式为y=x+5(7分)
设切线PM与抛物线y=x2-1交于G、H两点

可得x1=
因此,G、H的横坐标分别为
根据图象可得抛物线在切线PM下方的点的横坐标x的取值范围是(9分)
解法二:同(3)解法一
可得P(-,2)
∵直线PM为⊙A的切线,PC为⊙A的直径
∴PC⊥PM
在Rt△CPM与Rt△CBP中
cos∠PCM=
∵CB=2,PC=4
∴CM=
设M点的坐标为(m,0),
则CM=-m=
∴m=-
即M(-,0).
设切线PM的解析式为y=kx+b(k≠0),
k+b2=-k+b.
解得
∴切线PM的解析式为y=x+5(7分)
以下同解法一.
点评:本题是圆与函数相结合的题目,主要考查了垂径定理以及勾股定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是一个比较难的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1998•南京)已知:如图,点P在∠AOB的边OA上.
(1)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①作∠AOB的平分线OM;
②以P为顶点,作∠APQ=∠AOB,PQ交OM于点C;
③过点C作CD⊥OB,垂足为点D.
(2)当∠AOB=30°时,求证:PC=2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如图,点C在BE上,AB∥ED,AB=CE,BC=ED.
求证:∠ACB=∠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E和CD相交于点O,AB=AC,∠B=∠C.求证:BD=C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如图,点F在AB上,点E在CD上,AE、DF分别交BC于H、G,∠A=∠D,∠FGB+∠EHG=180°,问AB与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1)已知: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18cm,BC=6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MN的长;
(2)把(1)中的“点C在线段AB上”改为“点C在直线AB上”,其它条件不变,则MN的长是多少?请说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