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已知正方形ABCD,一等腰直角三角板的一个锐角顶点与A重合,将此三角板绕A点旋转时,两边分别交直线BC、CD于M、N.
(1)当M、N分别在边BC、CD上时(如图1),求证:BM+DN=MN;
(2)当M、N分别在边BC、CD所在的直线上时(如图2,图3),线段BM、DN、MN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
(3)在图3中,作直线BD交直线AM、AN于P、Q两点,若MN=10,CM=8,求AP的长.
精英家教网
分析:(1)作AE垂直于AN,交CB的延长线于点E,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一对锐角相等,再由一对直角相等,又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利用ASA即可得到三角形ABE与三角形AND全等,从而得到对应边AE与AN,BE与DN相等,又∠EAM=∠NAM=45°,AM为公共边,利用SAS即可得到三角形AEM与三角形ANM全等,从而得到MN=ME,等量代换即可得证;
(2)图2的结论:MN+DN=BM,理由为:在BC上截取BG=DN,连接AG,然后也可以证明△AMN≌△AMG,也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到结论;图3的结论:MN+BM=DN,理由为:在ND上截取DG=BM,连接AG,首先证明△AMB≌△AGD,再证△AM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
(3)连接AC,在直角三角形MNC中,由MN和CM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N的长,根据图3的结论等量代换即可求出BC的长,从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一对锐角相等,再根据45度的邻补角相等得到一对钝角相等,利用两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得三角形ABP与三角形ACN相似,且相似比为1:
2
,在直角三角形AN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N的长,代入比例式即可求出AP的长.
解答:解:(1)证明:作AE⊥AN交CB的延长线于E,
∵∠EAB+∠BAN=90°,∠NAD+∠BAN=90°,∴∠EAB=∠NAD.    
又∵∠ABE=∠D=90°,AB=AD,
∴△ABE≌△AND(ASA),(2分)
∴AE=AN,BE=DN.
∵∠EAM=∠NAM=45°,AM=AM,
∴△AME≌△AMN.     …(3分)
∴MN=ME=MB+BE=MB+DN.…(4分)
精英家教网

(2)图2的结论:MN+DN=BM;   …(6分)
图3的结论:MN+BM=DN.   …(8分)

(3)连接AC.
∵MN=10,CM=8,
在Rt△MNC中,根勾股定理得:MN2=CM2+CN2,即102=82+CN2
∴CN=6,
如图3在ND上截取DG=BM,

∵AD=AB,∠ABM=∠ADN=90°,
∴△ADG≌△ABM,
∴AG=AM,∠MAB=∠DAG,
∵∠MAN=45°,∠BAD=90°,
∴∠MAG=90°,△AM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N垂直MG,
∴AN为MG垂直平分线,
所以NM=NG.
∴DN-BM=MN,即MN+BM=DN,
∴MN+CM-BC=DC+CN,
∴CM-CN+MN=2BC,
∴8-6+10=2BC,
∴BC=6.
∴AC=6
2
.     …(10分)
∵∠BAP+∠BAQ=45°,∠NAC+∠BAQ=45°,
∴∠BAP=∠NAC.
又∠ABP=∠ACN=135°,
∴△ABP∽△CAN,
AP
AN
=
AB
AC
=
1
2
.      …(12分)
∵在Rt△AN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N2=AD2+DN2=36+144,
解得AN=6
5

AP
6
5
=
1
2

∴AP=3
10
.     …(14分)
点评:此题是一道把图形的旋转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正方形的性质结合求解的综合题.难度大,解题的关键是把图形的变换放在正方形中,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去探究图形变换的规律.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O点,过O点作OE⊥OF分别交DC于E,交BC于F,∠FEC的角平分线EP交直线AC于P.
(1)①求证:OE=OF;
②写出线段EF、PC、BC之间的一个等量关系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2,当∠EOF绕O点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使E、F分别在CD、BC的延长线上,请完成图形并判断(1)中的结论①、②是否分别成立?若不成立,写出相应的结论(所写结论均不必证明).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与Rt△EFG的直角边EF的长均为4cm,FG=8cm,AB与FG在同一条直线l上、开始时点F与点B重合,让Rt△EFG以每秒1cm速度在直线l上从右往左移动,精英家教网直至点G与点B重合为止.设x秒时Rt△EFG与正方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记为ycm2
(1)当x=2秒时,求y的值;
(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厘米,E,F分别为边DC,BC上的点,BF=1厘米,CE=2厘米,BE,DF相交于点G,求四边形CEGF的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惠山区一模)阅读与证明: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CD、BC上的点,且∠EAF=45°,

求证:BF+DE=EF.
分析: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两条线段的和,常用“截长法”或“补短法”,将线段BF、DE放在同一直线上,构造出一条与BF+DE相等的线段.如图1延长ED至点F′,使DF′=BF,连接A F′,易证△ABF≌△ADF′,进一步证明△AEF≌△AEF′,即可得结论.
(1)请你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延长ED至F′,使DF′=BF,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ABF=∠ADF′=90°,
∴△ABF≌△ADF’(SAS)
应用与拓展: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顶点A与坐标原点O重合,边OB、OD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
(2)设正方形边长OB为30,当E为CD中点时,试问F为BC的几等分点?并求此时F点的坐标;
(3)设正方形边长OB为30,当EF最短时,直接写出直线EF的解析式:
y=-x+30
2
y=-x+30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边长为2,E、F、G、H分别为各边上的点,且AE=BF=CG=DH.
(1)求证:△EBF≌△FCG;
(2)设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s,AE为x,求s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3)当x为何值时,正方形EFGH的面积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