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8.已知: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周长为3,D为AB的中点,E在CB的延长线上,且BE=BD,连接DE.求:DE的长.

分析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AC=BC=1,∠A=∠ABC=∠ACB=60°,CD⊥AB,AD=$\frac{1}{3}$AB=$\frac{1}{2}$,根据勾股定理得到CD=$\sqrt{A{C}^{2}-A{D}^{2}}$=$\frac{\sqrt{3}}{2}$,于是得到结论.

解答 解:∵△ABC是等边三角形,且周长为3,
∴AB=AC=BC=1,∠A=∠ABC=∠ACB=60°,
∵D为AB的中点,
∴CD⊥AB,AD=$\frac{1}{3}$AB=$\frac{1}{2}$,
∠DCA=∠DCB=$\frac{1}{2}∠$ACB=30°,
∴CD=$\sqrt{A{C}^{2}-A{D}^{2}}$=$\frac{\sqrt{3}}{2}$,
∵BE=BD,∠ABC=∠E+∠BDE,
∴∠E=∠BDE=$\frac{1}{2}∠$ACB=30°=∠DCB,
∴CD=DE=$\frac{\sqrt{3}}{2}$.

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边长为2菱形ABCD中,∠DAB=60°,连接对角线AC,以AC为边作第二个菱形ACC1D1,使∠D1AC=60°;连接AC1,再以AC1为边作第三个菱形AC1C2D2,使∠D2AC1=60°;…,按此规律所作的第4个菱形的边长为6$\sqrt{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图中的大正方形是由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小正方形边长为1,连接小正方形的三个顶点,得到△ABC,则AC边上的高为(  )
A.$\frac{3\sqrt{5}}{5}$B.$\frac{4\sqrt{5}}{5}$C.$\frac{5\sqrt{5}}{10}$D.$\frac{3\sqrt{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把一边长为xcm的正方形纸板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ycm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它折成一个无盖纸盒.
(1)求该纸盒的体积;
(2)求该纸盒的全面积(外表面积);
(3)为了使纸盒底面更加牢固且达到废物利用的目的,现考虑将剪下的四个小正方形平铺在盒子的底面,要求既不重叠又恰好铺满(不考虑纸板的厚度),求此时x与y之间的倍数关系.(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25-5a,9-3a)关于y轴对称的点在第三象限,且a是整数,则点P的坐标是(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研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分钟)之间有如下关系:(0≤x≤30)
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分钟)257101213141720
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47.853.556.35959.859.959.858.355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描述的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2)当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为10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约是多少?
(3)当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为多少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在逐渐增强?什么时间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在逐渐增强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若以A(-1,0)、B(2,0)、C(0,1)三点为顶点画平行四边形,则第四个顶点可能在第一、二、四象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A,B两地相距120km,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驶向B地,甲车到达B地后立即按原速返回.如图是它们离A地的距离y(km)与行驶时间x(h)之间的函数图象.
(1)求甲车返回时(即CD段)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若当它们行驶了2.5h时,两车相遇,求乙车的速度及乙车行驶过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当两车相距30km时,甲车行驶的时间为$\frac{5}{4}$h、$\frac{35}{16}$h、$\frac{45}{16}$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点A,B,C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3,1,若BC=5,则AC=9或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