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点A坐标为(0,1),点B坐标为(0,﹣2),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经过点C,一次函数y=ax+b(a≠0)的图象经过A、C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若点P是反比例函数(k≠0)图象上的一点,△OAP的面积恰好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积,求P点的坐标.
【答案】(1),y=﹣x+1;(2)(18,)或(﹣18,).
【解析】
(1)先根据A点和B点坐标得到正方形的边长,则BC=3,于是可得到C(3,-2),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P(t,),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和正方形面积公式得到=33,然后解绝对值方程求出可得到P点坐标.
解:
(1)∵点A的坐标为(0,1),点B的坐标为(0,﹣2),∴AB=1+2=3.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c=3,∴C(3,﹣2),把C(3,﹣2)代入y=得k=3×(﹣2)=﹣6,∴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把C(3,﹣2),A(0,1)代入y=ax+b得,解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
(2)设P(t,﹣).
∵△OAP的面积恰好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积,∴×1×|t|=3×3,解得t=18或t=﹣18,∴P点坐标为(18,)或(﹣18,).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菱形ABCD的边AD与x轴平行,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和3,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A、B两点,则菱形ABCD的面积是( )
A. 4 B. 4 C. 2 D.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转盘,分成三个相同的扇形,指针位置固定转动转盘后任其自由停止,其中的某个扇形会恰好停在指针所指的位置,并相应得到一个数(指针指向两个扇形的交线时,当作指向右边的扇形).
(1)求事件“转动一次,得到的数恰好是0”发生的概率;
(2)写出此情景下一个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3)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事件“转动两次,第一次得到的数与第二次得到的数绝对值相等”发生的概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问题发现:如图1,△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当△DCE旋转至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易证△BCE≌△ACD.则
①∠BEC=______°;②线段AD、B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
(2)拓展研究:
如图2,△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且∠ACB=∠DCE=9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若AE=15,DE=7,求AB的长度.
(3)探究发现:
如图3,P为等边△ABC内一点,且∠APC=150°,且∠APD=30°,AP=5,CP=4,DP=8,求BD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三张正面分别标有数字:﹣1,1,2的卡片,它们除数字不同外其余全部相同,现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匀后从中随机抽出一张记下数字.
(1)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只选其中一种),表示两次抽出卡片上的数字的所有结果;
(2)将第一次抽出的数字作为点的横坐标x,第二次抽出的数字作为点的纵坐标y,求点(x,y)落在双曲线上的概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动物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估计出,某种动物活到20岁的概率为0.8,活到25岁的概率是0.5,活到30岁的概率是0.3.现年20岁的这种动物活到25岁的概率为多少?现年25岁的这种动物活到30岁的概率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OB=90°,OM是∠AOB的平分线,按以下要求解答问题:
(1)如图1,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在射线OM上移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交于点C,D.
①比较大小:PC______PD. (选择“>”或“<”或“=”填空);
②证明①中的结论.
(2)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在射线OM上移动,一直角边与边OA交于点C,且OC=1,另一直角边与直线OB,直线OA分别交于点D,E,当以P,C,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CD相似时,试求的长.(提示:请先在备用图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再求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测量物体的高度”活动中,某数学兴趣小组的3名同学选择了测量学校里的两棵树的高度,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他们分别做了以下工作:
小芳:测得一根长为1米的竹竿的影长为0.8米;
小丽:测量甲树的影长为4米(如图1);
小华:发现乙树的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影子落在教学楼的墙壁上(如图2),墙壁上的影长为1.2米,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4米.
(1)请直接写出甲树的高度为 米;
(2)求乙树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大楼AD与塔CB之间的距离AC长为27m,某人在楼底A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60°,爬到楼顶D处测得塔顶B的仰角为30°,分别求大楼AD的高与塔BC的高(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2.24,≈1.732,≈1.4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