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11.如图(1)所示,E为矩形ABCD的边AD上一点,动点P、Q同时从点B出发,点P以1cm/秒的速度沿折线BE-E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Q以2cm/秒的速度沿BC运动到点C时停止.设P、Q同时出发t秒时,△BPQ的面积为ycm2.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2)(其中曲线OG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其余各部分均为线段),则下列结论:①AD=BE=5;②当0<t≤5时,y=$\frac{4}{5}$t2;③cos∠ABE=$\frac{3}{5}$;④当t=$\frac{29}{2}$秒时,△ABE∽△QBP;⑤当△BPQ的面积为4cm2时,时间t的值是$\sqrt{10}$或$\frac{51}{5}$;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②④.

分析 根据图(2)可以判断三角形的面积变化分为四段,①当点P在BE上运动,点Q到达点C时;②当点P到达点E时,点Q静止于点C,从而得到BC、BE的长度;③点P到达点D时,点Q静止于点C;④当点P在线段CD上,点Q仍然静止于点C时.

解答 解:根据图(2)可得,

当点P到达点E时点Q到达点C,
∵点P、Q的运动的速度分别是1cm/秒、2cm/秒
∴BC=BE=10,
∴AD=BC=10.
∴①错误;
又∵从M到N的变化是4,
∴ED=4,
∴AE=AD-ED=10-4=6.
∵AD∥BC,
∴∠EBQ=∠AEB,
∴cos∠EBQ=cos∠AEB=$\frac{AE}{BE}=\frac{3}{5}$,
故③错误;
如图1,过点P作PF⊥BC于点F,

∵AD∥BC,
∴∠EBQ=∠AEB,
∴sin∠EBQ=sin∠AEB=$\frac{AB}{BE}$=$\frac{4}{5}$,
∴PF=PBsin∠EBQ=$\frac{4}{5}$t,
∴当0<t≤5时,y=$\frac{1}{2}$BQ×PF=$\frac{1}{2}$×2t×$\frac{4}{5}$t=$\frac{4}{5}$t2
故②正确,
如图4,

当t=$\frac{29}{2}$时,点P在CD上,
∴PD=$\frac{29}{2}$-BE-ED=$\frac{29}{2}$-10-4=$\frac{1}{2}$,
PQ=CD-PD=8-$\frac{1}{2}$=$\frac{15}{2}$,
∴$\frac{AB}{AE}=\frac{4}{3}$,$\frac{BQ}{PQ}=\frac{4}{3}$,
∴$\frac{AB}{AE}=\frac{BQ}{PO}$
∵∠A=∠Q=90°,
∴△ABE∽△QBP,
故④正确.
由②知,y=$\frac{4}{5}$t2
当y=4时,$\frac{4}{5}$t2=4,
从而$t=\sqrt{5}$,
故⑤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②④.

点评 此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本题的关键是线段的计算,也是本题的难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5,0),B(-3,0),C(0,4),过C作CD∥x轴交抛物线于D,连结BC、AD两个动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都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其中,点P沿着线段AB向B点运动,点Q沿着折线B→C→D的路线向D点运动,设这个两个动点运动的时间为t(秒)(0<t<7),△PQB的面积记为S.
(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3)当t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4)是否存在这样的t值,使得△PQB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已知:正方形ABCD,等腰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正方形的顶点D处,使三角板绕点D旋转.
(1)当三角板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猜想CE与AF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在(1)的条件下,若DE:AE:CE=1:$\sqrt{7}$:3,求∠AED的度数;
(3)若BC=4,点M是边AB的中点,连结DM,DM与AC交于点O,当三角板的一边DF与边DM重合时(如图2),若OF=$\frac{\sqrt{5}}{3}$,求CN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则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为(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抛物线与直线相交于A,B两点,若点A在x轴上,点B的坐标是(2,4),抛物线与x轴另一交点为D,并且△ABD的面积为6,直线AB与y轴的交点的坐标为(0,2).点P是线段AB(不与A,B重合)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与点Q.
(1)分别求出抛物线与直线的解析式;
(2)求线段PQ长度的最大值;
(3)当PQ取得最大值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M、N两点(点M的横坐标小于N的横坐标),使得P、D、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M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1,点A(2,2),B(-4,-1)在反比例函数y=$\frac{k}{x}$的图象上,连接AB,分别交x、y轴于C、D两点;
(1)请你直接写出C、D两点的坐标:C(-2,0),D(0,1);
(2)证明:AD=BC;
(3)如图2,若M、N是反比例函数第三象限上的两个动点,连接AM、AN,分别交x、y轴于G、H两点,若∠MAN=45°,试求△GOH的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如图,在Rt△ABC中,∠C=90°,AC=3,将△ACD沿CD翻折,使点A落在BC的中点E处,则点D到BC的距离是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1,△ABC中,沿∠BAC的平分线AB1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1A1C的平分线A1B2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nAnC的平分线AnBn+1折叠,点Bn与点C重合,无论折叠多少次,只要最后一次恰好重合,我们就称∠BAC是△ABC的好角.

小丽展示了确定∠BAC是△ABC的好角的两种情况.情形一:如图2,沿等腰三角形△ABC顶角∠BAC的平分线AD折叠,点B与点C重合;情形二:如图3,沿△ABC的∠BAC的平分线AB1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的部分沿B1A1C的平分线A1B2折叠,此时点B1与点C重合.
探究发现
(1)△ABC中,∠B=2∠C,经过两次折叠,∠BAC是不是△ABC的好角?是(填“是”或“不是”)
(2)小丽经过三次折叠发现了∠BAC是△ABC的好角,请探究∠B与∠C(不妨设∠B>∠C)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根据以上内容猜想:若经过n 次折叠∠BAC是△ABC的好角,则∠B与∠C不妨设∠B>∠C)之间的等量关系为∠B=n∠C.
应用提升
(3)小丽找到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分别为15°,60°,105°,发现60°和105°的两个角都是此三角形的好角.请你完成,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角是5°,试求出三角形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使该三角形的三个角均是此三角形的好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如图,把小矩形放在第二象限,使两条边与坐标轴重合,然后将小矩形无滑动的沿x轴顺时针滚动,每一次边落在x轴上记作一次操作,己知顶点P(-1,2),则经过2015次操作后点P的坐标为(302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