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如图①,已知平面内一点P与一直线l,如果过点P作直线l′⊥l,垂足为P′,那么垂足P′叫做点P在直线l上的射影;如果线段PQ的两个端点P和Q在直线l上的射影分别为点P′和Q′,那么线段P′Q′叫做线段PQ在直线l上的射影.
(1)如图②,E、F为线段AD外两点,EB⊥AD,FC⊥AD,垂足分别为B、C.
则E点在AD上的射影是______点,A点在AD上的射影是______点,
线段EF在AD上的射影是______,线段AE在AD上的射影是______;
(2)根据射影的概念,说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两条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要求:画出图形,写出说理过程.)

【答案】分析:(1)由题中所给的射影的概念可直接进行解答;
(2)先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CD∽△CBD,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B,A,线段BC,线段AB;(4分)

(2)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图形正确)(6分)
则AC、BC在AB上的射影分别是AD、BD.(8分)
∵CD⊥AB,
∴∠ADC=∠BDC,
∵∠B+∠A=90°,∠B+∠DCB=90°,
∴∠A=∠DCB,
∴△ACD∽△CBD,(10分)
=
即CD是AC,BC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12分)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射影的概念及射影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以上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①,已知平面内一点P与一直线l,如果过点P作直线l′⊥l,垂足为P′,那么垂足P′叫做点P在直线l上的射影;如果线段PQ的两个端点P和Q在直线l上的射影分别为点P′和Q′,那么线段P′Q′叫做线段PQ在直线l上的射影.
(1)如图②,E、F为线段AD外两点,EB⊥AD,FC⊥AD,垂足分别为B、C.
则E点在AD上的射影是
 
点,A点在AD上的射影是
 
点,
线段EF在AD上的射影是
 
,线段AE在AD上的射影是
 

(2)根据射影的概念,说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两条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要求:画出图形,写出说理过程.)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11、如图,已知平面内有两条直线AB、CD,且AB∥CD,P为一动点.

(1)当点P移动到AB、CD之间时,如图(1),这时∠P与∠A、∠C有怎样的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2)当点P移动到AB的外侧时,如图(2),是否仍有(1)的结论?如果不是
∠P=∠C-∠A
,请写出你的猜想(不要求证明).
(3)当点P移动到如图(3)的位置时,∠P与∠A、∠C又有怎样的关系?能否利用(1)的结论来证明?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请写出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如图,已知平面内有两条直线AB、CD,且AB∥CD,P为一动点.

(1)当点P移动到AB、CD之间时,如图(1),这时∠P与∠A、∠C有怎样的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2)当点P移动到AB的外侧时,如图(2),是否仍有(1)的结论?如果不是______,请写出你的猜想(不要求证明).
(3)当点P移动到如图(3)的位置时,∠P与∠A、∠C又有怎样的关系?能否利用(1)的结论来证明?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请写出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7-24,已知平面内有两条直线AB、CD,且AB∥CD,P为一动点.

图7-24

(1)当点P移动到AB、CD之间时,如图7-24(1),这时∠P与∠A、∠C有怎样的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2)当点P移动到AB的外侧时,如图7-24(2),是否仍有(1)的结论?如果不是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你的猜想(不要求证明).

(3)当点P移动到如图7-24(3)的位置时,∠P与∠A、∠C又有怎样的关系?能否利用(1)的结论来证明?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请写出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10年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10•安次区一模)(1)如图1,已知△ABC中,∠BAC=45°,AB=AC,AD⊥BC于D,将△ABC沿AD剪开,并分别以AB、AC为轴翻转,点E、F分别是点D的对应点,得到△ABE和△ACF (与△ABC在同一平面内).延长EB、FC相交于G点,证明四边形AEGF是正方形;
(2)如果(1)中AB≠AC,其他不变,如图2.那么四边形AEGF是否是正方形?请说明理由;
(3)在(2)中,若BD=2,DC=3,求AD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