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6950  126958  126964  126968  126974  126976  126980  126986  126988  126994  127000  127004  127006  127010  127016  127018  127024  127028  127030  127034  127036  127040  127042  127044  127045  127046  127048  127049  127050  127052  127054  127058  127060  127064  127066  127070  127076  127078  127084  127088  127090  127094  127100  127106  127108  127114  127118  127120  127126  127130  127136  127144  366461 

科目: 来源:第2章《二次函数》常考题集(25):2.3 二次函数的应用(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如图所示,过y轴上一点M(0,2)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过点A,B分别作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
(1)当点A的横坐标为-2时,求点B的坐标;
(2)在(1)的情况下,分别过点A,B作AE⊥x轴于E,BF⊥x轴于F,在EF上是否存在点P,使∠APB为直角?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当点A在抛物线上运动时(点A与点O不重合),求AC•BD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2章《二次函数》常考题集(25):2.3 二次函数的应用(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在Rt△ABC中,∠C=90°,AC=12,BC=1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边向点C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边向点B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关于直线PQ对称的图形是△PDQ.设运动时间为t(秒).
(1)设四边形PCQD的面积为y,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
(2)t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是梯形;
(3)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请估计t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1;1<t≤2;2<t≤3;3<t≤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2章《二次函数》常考题集(25):2.3 二次函数的应用(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已知抛物线y1=x2-2x+c的部分图象如图1所示.
(1)求c的取值范围;
(2)若抛物线经过点(0,-1),试确定抛物线y1=x2-2x+c的解析式;
(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2)中抛物线上点(1,a),试在图2所示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反比例函数及(2)中抛物线的图象,并利用图象比较y1与y2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2章《二次函数》常考题集(25):2.3 二次函数的应用(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2cm,点A、C分别在y轴的负半轴和x轴的正半轴上,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B,且12a+5c=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果点P由点A开始沿AB边以2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同时点Q由点B开始沿BC边以1cm/s的速度向点C移动.
①移动开始后第t秒时,设S=PQ2(cm2),试写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
②当S取得最小值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R,使得以P、B、Q、R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求出R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2章《二次函数》常考题集(25):2.3 二次函数的应用(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为矩形,点A,B的坐标分别为(4,0),(4,3),动点M,N分别从O,B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其中,点M沿OA向终点A运动,点N沿BC向终点C运动.过点M作MP⊥OA,交AC于P,连接NP,已知动点运动了x秒.
(1)P点的坐标为多少(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试求△NPC面积S的表达式,并求出面积S的最大值及相应的x值;
(3)当x为何值时,△NP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2章《二次函数》常考题集(25):2.3 二次函数的应用(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1,正方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0,10),(8,4),顶点C,D在第一象限.点P从点A出发,沿正方形按逆时针方向运动,同时,点Q从点E(4,0)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相同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C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1)求正方形ABCD的边长;
(2)当点P在AB边上运动时,△OPQ的面积S(平方单位)与时间t(s)之间的函数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求P,Q两点的运动速度;
(3)求(2)中面积S(平方单位)与时间t(s)的函数解析式及面积S取最大值时点P的坐标;
(4)若点P,Q保持(2)中的速度不变,则点P沿着AB边运动时,∠OPQ的大小随着时间t的增大而增大;沿着BC边运动时,∠OPQ的大小随着时间t的增大而减小.当点P沿着这两边运动时,能使∠OPQ=90°吗?若能,直接写出这样的点P的个数;若不能,直接写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2章《二次函数》常考题集(25):2.3 二次函数的应用(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经过点M(1,-2)、N(-1,6).
(1)求二次函数y=x2+bx+c的关系式;
(2)把Rt△ABC放在坐标系内,其中∠CAB=90°,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4,0),BC=5.将△ABC沿x轴向右平移,当点C落在抛物线上时,求△ABC平移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2章《二次函数》常考题集(25):2.3 二次函数的应用(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P为抛物线y=x2-x+上对称轴右侧的一点,且点P在x轴上方,过点P作PA垂直x轴于点A,PB垂直y轴于点B,得到矩形PAOB.若AP=1,求矩形PAOB的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2章《二次函数》常考题集(25):2.3 二次函数的应用(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已知:抛物线y=-x2+mx+2m2(m>0)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C是抛物线上一个动点(点C与点A、B不重合),D是OC的中点,连接BD并延长,交AC于点E.
(1)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点A、B的坐标;
(2)求的值;
(3)当C、A两点到y轴的距离相等,且S△CED=时,求抛物线和直线BE的解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2章《二次函数》常考题集(25):2.3 二次函数的应用(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图1是边长分别为4和3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纸片ABC和C′D′E′叠放在一起(C与C′重合).
(1)操作:固定△ABC,将△C′D′E′绕点C顺时针旋转30°得到△CDE,连接AD、BE,CE的延长线交AB于F(图2);
探究:在图2中,线段BE与AD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2)操作:将图2中的△CDE,在线段CF上沿着CF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平移,平移后的△CDE设为△PQR(图3);
探究:设△PQR移动的时间为x秒,△PQR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操作:图1中△C′D′E′固定,将△ABC移动,使顶点C落在C′E′的中点,边BC交D′E′于点M,边AC交D′C′于点N,设∠AC C′=α(30°<α<90°(图4);
探究:在图4中,线段C′N•E′M的值是否随α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没有变化,请你求出C′N•E′M的值,如果有变化,请你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