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7998  128006  128012  128016  128022  128024  128028  128034  128036  128042  128048  128052  128054  128058  128064  128066  128072  128076  128078  128082  128084  128088  128090  128092  128093  128094  128096  128097  128098  128100  128102  128106  128108  128112  128114  128118  128124  128126  128132  128136  128138  128142  128148  128154  128156  128162  128166  128168  128174  128178  128184  128192  366461 

科目: 来源:第27章《二次函数》中考题集(50):27.3 实践与探索(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附加题:若抛物线y=ax2+bx+c(a<0)经过点C(2,3),与x轴交于点M、N,且∠MCN=90°,求a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27章《二次函数》中考题集(50):27.3 实践与探索(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附加题:如图1,菱形纸片ABCD中,AB=1,∠B=60°,将纸片翻折(如图2),使D点落在AD所在直线上,并可在直线AD上运动,折痕为EF.当<DE<1时,设AB与DC相交于点G(如图).
(1)线段AD与DG相等吗?△ADG与△BCG的面积之和是否随着DE的变化而变化?为什么?
(2)设AD=x,重叠部分(图3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y,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以及面积y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27章《二次函数》中考题集(50):27.3 实践与探索(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所示,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的顶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将正方形O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30°,使点A落在抛物线y=ax2(a<0)的图象上.
(1)求抛物线y=ax2的函数关系式;
(2)正方形OABC继续按顺时针旋转多少度时,点A再次落在抛物线y=ax2的图象上并求这个点的坐标.
(参考数据:sin30°=,cos30°=,tan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27章《二次函数》中考题集(50):27.3 实践与探索(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1,0),B(0,1),C(2,).
(Ⅰ)直线l:y=kx+b过A、B两点,求k、b的值;
(Ⅱ)求过A、B、C三点的抛物线Q的解析式;
(Ⅲ)设(Ⅱ)中的抛物线Q的对称轴与x轴相交于点E,那么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F,使⊙F与直线l和x轴同时相切?若存在,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27章《二次函数》中考题集(50):27.3 实践与探索(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抛物线y=-x2+(6-)x+m-3与x轴交于A(x1,0)、B(x2,0)两点(x1<x2),交y轴于C点,且x1+x2=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顶点坐标及对称轴方程.
(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BC≌△OBC?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27章《二次函数》中考题集(50):27.3 实践与探索(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4k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抛物线y=ax2+bx+c经过O、A两点.
(1)试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b;
(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以D为圆心,DA为半径的圆被x轴分为劣弧和优弧两部分.若将劣弧沿x轴翻折,翻折后的劣弧落在⊙D内,它所在的圆恰与OD相切,求⊙D半径的长及抛物线的解析式;
(3)设点B是满足(2)中条件的优弧上的一个动点,抛物线在x轴上方的部分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POA=∠OBA?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27章《二次函数》中考题集(50):27.3 实践与探索(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已知一次函数y1=x,二次函数y2=x2+
(1)根据表中给出的x的值,填写表中空白处的值;

(2)观察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对于x的同一个值,判断y1和y2的大小关系.并证明:在实数范围内,对于x的同一个值,这两个函数所对应的函数值y1和y2的大小关系仍然成立;
(3)若把y=x换成与它平行的直线y=x+k(k为任意非零实数),请进一步探索:当k满足什么条件时,(2)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当k满足什么条件时,(2)中的结论不能对任意的实数x都成立?并确定使(2)中的结论不成立的x的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27章《二次函数》中考题集(50):27.3 实践与探索(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1,在梯形ABCD中,AB=BC=10cm,CD=6cm,∠C=∠D=90°.
(1)如图2,动点P、Q同时以每秒1cm的速度从点B出发,点P沿BA,AD,DC运动到点C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停止,设P、Q同时从点B出发t秒时,△PBQ的面积为y1(cm2),求y1(cm2)关于t(秒)的函数关系式;
(2)如图3,动点P以每秒1cm的速度从点B出发沿BA运动,点E在线段CD上随之运动,且PC=PE.设点P从点B出发t秒时,四边形PADE的面积为y2(cm2),求y2(cm2)关于t(秒)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27章《二次函数》中考题集(50):27.3 实践与探索(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AD=DC=2cm,BC=4cm,在等腰△PQR中,∠QPR=120°,底边QR=6cm,点B、C、Q、R在同一直线l上,且C、Q两点重合,如果等腰△PQR以1cm/秒的速度沿直线l箭头所示方向匀速运动,t秒时梯形ABCD与等腰△PQR重合部分的面积记为S平方厘米.
(1)当t=4时,求S的值;
(2)当4≤t≤10,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27章《二次函数》中考题集(50):27.3 实践与探索(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15,AD=20,∠C=30度.点M、N同时以相同速度分别从点A、点D开始在AB、AD(包括端点)上运动.
(1)设ND的长为x,用x表示出点N到AB的距离,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2)当五边形BCDNM面积最小时,请判断△AMN的形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