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小艾同学在做“用电流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实验时,将实验桌上的器材连成如图所示电路,当他用开关试触时,发现三个灯泡均不亮,电流表指针也不偏转.
(1)说明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请你只拆去一根导线,使闭合开关后三个灯泡同时发光;
(3)画出拆去导线后的电路图.

分析 (1)电流表指针也不偏转,表明电流表中无电流通过,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分析电路,找出电流没有通过电流表的原因:是电路中发生短路;
(2)沿电流方向分析电路,电流经过开关后,应分别进三个灯泡,然后经过灯泡后再汇合在一起,回到电源的负极.这样三个灯泡才能正常发光;
(3)沿电流方向,逐个将元件画出,即可得到完整对应的电路图.

解答 解:(1)分析电路,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流出的电流,经开关后,沿三灯之间的导线直接回到电源的负极,发生短路,所以电流表无示数.
(2)将L3左端接线柱与L2右端接线柱之间的导线去掉即可,如图所示:

(3)根据拆去导线后的实物图可知,电流从正极出发经开关分三支,一支流向灯泡L3,一支流向灯泡L2,一支流向L1、电流表,然后共同回负极,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的操作分析.注意电路连接时不能出现短路现象,检查电路和画电路图都可以采取电流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小红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时和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丁所示).请你回答:

(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92℃.
(2)图丙中,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由图象可看出冰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
(3)由图丁可知,水的沸点是98℃,由此可判断出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低于(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4)小明同学认为图丁中的GH段不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来的,请你帮小明陈述其中的奥秘: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不会出现升温的情况.
(5)请你对图甲装置提出改进意见并说明理由:将冰放入试管中,用水加热 
(6)小明想提高水的沸点,请你帮他提出可行的办法:给烧杯加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图中各图的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图甲:用力向下吹气,乒乓球不会掉落下来
B.图乙:用力吹气,杯中的液体沿塑料管上升
C.图丙:空气向左流动,物体获得向上的升力
D.图丁:在纸条上方吹气,纸条随气流飘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完成下列光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要使滑动变阻器和用电器中的电流相同,滑动变阻器应该与用电器串联,变阻器要一上一下接入电路才能改变电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 密度/(kg•m-3) 比热容/[J•(kg•℃)-1]
 铜 8.9×103 0.39×103
 铁 7.9×103 0.46×103
 铝 2.7×103 0.88×103
A.质量相等的铜和铝,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吸收的热量比较多
B.质量相等的铁和铝,吸收相同的热量,铁升高的温度比较多
C.加热质量相同的铜和铝,其吸收热量与升高温度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其中图象a表示的是铜
D.铜和铝的体积之比为1:3,吸收的热量之比为1:2,则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所示,当开关都闭合时,L1、L2并(选填“串”或“并”)联,开关S1控制L1,S2控制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实验中,在保持电压不变这一步中,实验要求(  )
A.调节R′的滑片到适当位置,使R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B.调节R′的滑片到适当位置,使R′两端的电压不变
C.换用不同电压的电源,调节R′的滑片,保持R上的电压不变
D.改变电阻R电阻的大小,调节R′的滑片,保持R两端的电压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改变内能的实验中

(1)甲图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做功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乙图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
(2)丙图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白雾.原因是:在这个过程中,瓶内空气对塞子做功,空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汽遇冷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
以上两个实验都说明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