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实验时他们将所选的两种金属丝接入电路1和2的位置,通过比较电压表的示数来比较电阻丝的大小.现有几根康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其规格如下表所示:
编号材料长度(m)横截面积(mm2
A镍铬合金0.30.5
B镍铬合金0.60.5
C镍铬合金0.31.0
D康铜丝0.30.5
E康铜丝0.31.0
F康铜丝0.80.8
(1)在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时,他们将编号为A、B两根金属丝对应接入电路1和2的位置,当发现电压表示数U1:U2=1:2时,可以初步判定:在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
(2)在探究过程中,如果将编号为A和C两根金属丝接入电路1和2的位置,则他们想探究的是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
(3)在“交流与合作”时,有位同学提出: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将所选的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M、N之间,读出电流,然后利用电流跟电阻之间的反比关系,也能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你认为他的实验方法合理吗?并说明理由.不合理;M,N两端的电压没有保持不变.

分析 (1)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使导体的长度发生改变,其它因素均不变;然后根据正比的关系分析金属丝两端电压之比与导体长度之比存在的关系;
(2)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通过表格中的不同数据,不同的物理量决定了探究的内容;
(3)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即未探究的物理量是保持不变的.

解答 解:
(1)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之间的定量关系,需控制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等,长度不同,应选择A和B;又因为A、B导体的长度之比为1:2,并且电压表分别测量A、B导体两端的电压,所以当两电压示数之比接近电阻长度之比时即1:2,可以断定,当其它条件都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
(2)从表格数据中可得导线A、C的横截面积不同,因此用导线A、C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3)不合理;要使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则要使电压保持不变,将不同金属丝接入电路M,N之间,M,N两端的电压没有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A、B;1:2;(2)横截面积;(3)不合理;M,N两端的电压没有保持不变.

点评 控制变量法是物理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与导体的具体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1)“一叶蔽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站在晋江的河岸上,有时可以看到河中的小鱼游来游去,老师说我们看到的只是鱼的虚像,这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3)坐在教室每个位置的同学都可以看得见老师写在黑板中间的字,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的缘故;但是对于黑板右边的字,坐在教室前排左边的同学总感觉黑板“反光”而看不清,这又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的缘故.(选填“光的镜面反射”或“光的漫反射”)
(4)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m,湖水深7m,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距离湖面3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它的铭牌上有两个重要数据,是选用滑动变阻器的依据.某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50Ω 1.5A”的字样,其中“1.5A”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如图所示,将此滑动变阻器A、D两接线柱接入电路,当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AD间的电阻是5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电器修理工小李需要一只60Ω的电阻,他可以选择一只40Ω的电阻和一只20Ω的电阻串联得到;也可以选择一只120Ω的电阻和一只120Ω的电阻并联得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杠杆上每小格长为2cm)、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平衡(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
(2)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为了便于读出力臂,因此应将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适当往右(选填“左”或“右”)调.
(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点处挂上2个钩码,做为动力F1,B点处挂上l个钩码,做为阻力F2,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出两个力的力臂L1和L2,计算后发现:F1*L1=F2*L2,便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但小红认为小明这种实验处理方法是不完善的,理由是实验结论不具普遍性,应多次实验.
(4)在图丙所示的装置中,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格等距.小明在图甲B处施加一个竖直方向的力F1,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力F1的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1.5N.
(5)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丁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D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3.3 N.
(6)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1L1总是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杠杆自重作用的影响.
(7)若此时将弹簧测力计沿顺时针旋转,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将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的气泡中是二氧化碳,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小水珠(选填“空气”、“水蒸气”、“小水珠”或“二氧化碳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过程如图1甲所示,水在某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乙所示.该实验有下列温度计可供选择:

A.体温计
B.水银温度计(量程为-10℃~110℃)
C.家用寒暑表(量程为-20℃~60℃)
D.酒精温度计(量程为-80℃~50℃)
(1)根据这个实验的要求,应选用哪支温度计?答:B.
(2)图中操作的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
(3)测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数据如表:
时间/min012345678910
温度/℃90929496979898989898
分析表中数据,水的沸点是98℃.在探究结束,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2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B.(选填字母标号)
(4)分析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试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提高水的初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与其他光现象产生原因不同的是(  )
A.
用放大镜观察花的结构
B.
大烈鸟在水中的倒影
C.
雨后空中的彩虹
D.
海市蜃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所示的一些实验装置图,请在题中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A)用干燥的手捋几下塑料细丝,细丝便“飞”了起来.此实验证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自制滴管”如B图所示:通过吸管将水从甲杯移到乙杯中.每次为了尽可能地多取一些水,以下两个动作:①手指把管中孔堵住;②吸管插到水中,先后排序②①;在移动吸管的过程中,管中的水不会落下,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3)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如C图两图,符合实验目的是b图,理由是二力平衡的两个力,要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而a图所示的两个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图符合上述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