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在“探究小车速度变化”的实验中:

(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在实验中,除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缺少______.
(3)图中停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每小格0.5s),用刻度尺测出s=150cm,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m/s.
(4)小车通过斜面上、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是______m/s、______m/s.由此可知小车做的是______运动.

解:(1)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v=
故答案为:v=
(2)在实验中,除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缺少刻度尺;
故答案为:刻度尺.
(3)由图示停表可知,小车全程的运动时间t=6.5s,
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0.23m/s;
故答案为:0.23.
(4)由图示停表可知,小车上半程的运动时间t1=4s,
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0.1875m/s;
下半程的运动时间t2=t-t1=6.5s-4s=2.5s,
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0.3m/s;
v1<v2,小车速度越来越大,因此小车做加速运动;
故答案为:0.1875;0.3;加速.
分析:(1)探究小车速度变化的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v=
(2)实验还需要测量路程的刻度尺.
(3)由图示求出小车全程的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4)由图示求出小车上、下半程的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根据小车平均速度是否变化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求平均速度、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等问题,由图示停表求出小车的运动时间是求小车平均速度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7、如图所示,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先把5Ω的电阻接入M、N之间,滑片P滑到某一位置,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再分别把10Ω和15Ω的电阻换接在M、N之间,接下来请你完成实验.
(1)分别换接10Ω和15Ω的电阻后,滑片P应向
右(或b)
调节.
(2)要读取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必须保持电压表示数为
3
V不变.
(3)实验结论是: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或:电压一定,电阻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让仅质量不同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水平面上的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
(1)本实验研究的是
小车
小车
(选择“木块”、“小车”或“斜面”)的动能与它的
质量
质量
的关系.
(2)实验中通过观察
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
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
来比较动能大小的.
(3)此实验的正确结论是
在速度一定时,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在速度一定时,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4)本实验在比较动能大小时采用的是“转化法”,下列四例实验中,用此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C
C

A.在研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情况时引入磁感线.
B.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分析推理而得出的.
C.在奥斯特实验中通过通过小磁针的偏转判断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D.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实验中,小高同学连接完电路,当开关断开时,发现电压表示数为6V,合上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变为2V.对这一电路分析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接触面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s(单位:cm)
毛巾 18.30
棉布 较大 26.83
木板
(1)三次实验中,我们应该让小车从
相同
相同
高度滑下.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9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
(2)分析表中内容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就越
,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长.
(3)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阻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做
匀速直线
匀速直线
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时,小强同学用电压表测出ab、bc、ac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ab=2V,Ubc=2V,Uac=4V,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呢?小宇同学认为应该是整理器材,结束实验.而小明同学则认为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你认为这两位同学的建议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2)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办?并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