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在物理拓展课上,为了探究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的下落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让小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并利用DIS系统和频闪照相设备得到了小球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然后选用体积相同但材质不同的小球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在照片中相邻小球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均为t).
表一  橡胶球
序号时间下落距离(厘米)
1t2
22t8
33t18
44t32
55t50
66t72
表二橡皮泥球
序号时间下落距离(厘米)
7t2
82t8
93t18
104t32
115t50
126t72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7、2与8、3与9、4与10、5与11或6与12中的相关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体积相同的小球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时,物体下落的距离与小球的材质无关.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4、5与6 或7、8、9、10、11与12中的相关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体积相同的小球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时,下落时间越长,下落的距离越大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相关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下落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的比值是个定值.
④根据表一和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在时间为10t时,物体下落的距离为200厘米.

分析 由题意可知,在探究自由下落小球的下落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有多个影响因素,因此,要结合实验的猜想与所提供的数据,运用控制变量法对相关序号的数据进行全面的对比与归纳,最后得出结论.并综合比较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得出下落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并据此计算时间为10t时,物体的下落距离.

解答 解: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7、2与8、3与9、4与10、5与11或6与12中的相关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体积相同但材质不同的小球,无论是橡胶球,还是橡皮泥球,只要下落时间相同,其下落距离也是相同的,故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体积相同的小球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时,物体下落的距离与小球的材质无关.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4、5与6或7、8、9、10、11与12中的相关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增加,其下落距离也是逐渐增大的,故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体积相同的小球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时,下落时间越长,下落的距离越大.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frac{2}{{t}^{2}}=\frac{8}{(2t)^{2}}=\frac{18}{(3t)^{2}}$…,即下落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的比值是个定值,二者成正比,且比值为$\frac{2}{{t}^{2}}$.
④根据下落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这一关系可知,当时间为10t时,物体下落的距离:s=(10t)2×$\frac{2}{{t}^{2}}$=200(厘米).
故答案为:①无关;②体积相同的小球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时,下落时间越长,下落的距离越大;③时间的平方;④200.

点评 能运用控制变量法,正确处于表一和表二中提供的数据,找出相关序号的数据中所反映出来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是解答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天气热极了,小红在家里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发现示数为32℃.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不变(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这是因为打开电风扇加快了空气流动,加快了人体汗液蒸发,而没有改变空气的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一个,已调零的电压表、电流表各一块,开关一个,粗细均匀、长度已知且不等的同一材料电阻丝(在电路中的符号与定值电阻相同)六根,滑动变阻器一个,导线若干.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电阻丝的电阻强电阻丝的长度成正比”.
(1)请你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2)请简要补充测量得山的第一组数据的实验步骤:
①按照电路图把第一根电阻丝接入电路,把电阻丝长度L记录下来.
②试触后闭合开关,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条到合适位置,读出电流表示数I1和电压表示数U1,并把数据记录于表格.
③断开开关,用其他电阻丝替换第一条电阻丝,仿照上一步,测量多组数据,并记录于表格.
④利用公式R=$\frac{U}{I}$求出各段电阻丝阻值,把数据记录于表格.
(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把高为0.2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入A、B两种液体中(ρA<ρB),并用力F1改变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如图所示.他们利用仪器测得力F1和长方体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A
实   验   序   号123456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0.160.180.200.220.24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4.06.08.08.08.08.0
上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2(牛)0002.04.06.0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3(牛)16.018.020.022.024.026.0
表二 液体B
实   验   序   号789101112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0.160.180.200.220.24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5.67.810.010.010.010.0
上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2(牛)0002.24.46.6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3(牛)17.619.822.024.226.428.6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7、8与9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3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10、5与11或6与12.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3)请将表一和表二填写完整.
(4)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中后三列数据及相关条件,甲同学计算了F3与F1的差值,分别为14.0牛、16.0牛、18.0牛和14.2牛、16.4牛、18.6牛,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乙同学计算了F3与F2的差值,分别为20.0牛、20.0牛、20.0牛和22.0牛、22.0牛、22.0牛,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个定值.请判断,甲同学的分析错误,乙同学的分析合理但结论不完整.
(均选填“错误”、“合理但结论不完整”或“合理且结论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苹果是一种智慧之果,它具有传奇般的色彩.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次有关苹果的探索之旅吧!
(一)测量苹果的密度:
方法一:如图甲所示,用天平测得苹果的质量为162.4g;若苹果的体积为200cm3,则苹果的密度为0.812g/cm3
方法二:将苹果轻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静止时,苹果漂浮在水面上,测得从杯中溢出水的体积为V1;再用细针缓缓地将苹果全部压入水中,从杯中又溢出了体积
为V2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0,则苹果密度的表达式为ρ苹果=$\frac{m}{V}=\frac{{ρ}_{0}{V}_{1}}{{V}_{1}+{V}_{2}}$.
(二)科学探究:苹果电池的电压大小U与电极插入苹果的深度h的关系.
在苹果中插入铜片和锌片,就能自制成为一个苹果电池,铜片是电池的正极,锌片是负极.那么,苹果电池的电压大小与电极插入苹果的深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某实验小组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器材对该问题进行探究.
(1)实验时,应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电极插入苹果的深度;
(2)某小组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
电极插入的深度h/cm12345
苹果电池电压U/V0.120.180.220.270.3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其它条件一定时,电极插入深度越深,苹果电池的电压越大;
(3)科学猜想:苹果电池的电压大小还可能与苹果的种类(或苹果大小、两电极间的距离、电极面积大小、电极材料等)有关;
(4)一只苹果电池的电压比较低,可以将多只苹果电池串联,从而获得较高的电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如图所示,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验中他不慎用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此时光屏上不会(选填“会”或“不会”)出现手指尖的像.
(3)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若把凸透镜换成焦距 为30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光具座足够长),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淅的像(两空均选填“能”或“不能”).
(4)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归纳式探究一研究弹簧的刚性系数
我们知道.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长度就越大,但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拉两只不同的弹簧.伸长的长度不同.这说明弹簧有“软“、“硬”之分.容易被拉伸的弹簧比较软.反之比较硬.弹簧的软硬用它的刚性系数來表示.刚性系数越大,弹簧越硬.
为了研究弹簧的刚性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有关实验探究.取得数据如表(其中.S为制造弹簧的金属丝的横载面积,n为弹簧的匝数,r为弹簧的半径,A为弹簧的刚性系数.
实验次数材料S/m2nr/mA
(N•m-1
13×10-61001×10-290
23×10-61001×10-2180
36×10-61001×10-2360
43×10-62001×10-290
56×10-61002×10-245
(1)A=k$\frac{{S}^{2}}{n{r}^{3}}$,其中k与制造弹簧的材料有关.材料不同,k值一般不同,上述实验中钢的k=2×109N/m2(填上数值和单位).由数裾形式变为公式形式运用了物理学中的等价变换法.
(2)用粗细相同的铜丝做成半径相同但匝数不同的弹簧,則弹簧的刚性系数和匝数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图线a表示.
(3)用橫截面积9×10-6m2的钢丝制成一个60匝,刚性系数为100N/m的弹簧.則该弹簧的半径为3×10-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人从灯下经过,会在地上投下影子.影子是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后,在其背面形成的暗区.当光照强度不同时,影子(暗区)与周围亮区的明暗对比程度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会感觉影子有“浓淡”之别,影子的“浓淡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小明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灯的功率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二:可能与影子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三:可能与人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实验方法:在水平桌面上竖立一个不透明的白屏,在屏两侧等距离的位置各固定一根同样的木棒.在屏的两侧各点亮一盏灯,通过一定的方法同时观察屏上的木棒形成的影子的“浓淡程度”.调节一盏灯的位置,当两侧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灯的功率和灯到屏的距离,分析相关数据,寻找规律.具体实验如下:
步骤一:在屏两侧距屏l米处各点亮一盏25瓦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相同.
步骤二:将右侧25瓦灯换成40瓦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不同.
步骤三:保持左侧25瓦灯的位置不变,移动右侧40瓦灯,直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相关数据..
步骤四:将右侧的灯依次换成60瓦、100瓦、250瓦,重复步骤三.实验结果如表:
灯的功率/瓦灯功率的平方数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米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的平方数
2562511
4016001.261.6
6036001.552.4
1001000024
250625003.1610
(1)步骤一、二的结果,可以支持哪个猜想?猜想一.
(2)若现有一盏75瓦的灯,放在屏右侧距离屏2.83米处,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会与左侧25瓦灯的影子“浓淡程度”相同.(结果精确到0.01)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灯的功率”和“屏上影子离灯距离”哪个因素对影子“浓淡程度’影响更大?影子离灯距离影响较大判断的理由:当影子离灯的距离成倍变化时,灯的功率必须成平方倍变化,才能保持影子浓淡程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时,入射角等于0°,反射角等于0°.保持入射光线不动,镜面绕入射点顺时针转动10°,这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