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枝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1)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B、D.
(2)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说明C;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分析 (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 解:(1)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向外抽时,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弱,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由此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柱发生振动,而且笛子柱的长度在不断变化,振动频率不断变化,造成音调的改变.所以笛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
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BD;
(2)A: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说明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故答案为:(1)B;D;(2)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特征等知识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在连接电路时,如发现有连接错误,不少同学习惯于将电路全部拆散,重新连接.其实,有时只要思考一下,拆除或改接某些导线就能解决问题.现在考考你,如图是某同学连接的电路:
(1)如果合上开关,将出现短路现象(选填“断路”或“短路”).
(2)对于这个电路,只须拆除一根导线,就能成为正确电路,请在要拆除的那根线上打上“×”号,此时,电路连接情况是串联.(选填“串联”或“并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使物体内能增大的方法有两个:对物体做功、物体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如图装置,横杆连接在两个滑轮上,杆重不计,杆下悬重物G=120牛.在不计摩擦情况下,要匀速提起重物,需要加拉力为40牛,则每个滑轮重为20牛(滑轮重均相等).若把重物在10秒内提升2米,则拉力做无用功为80焦,拉力做功的功率为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世界第五位太空游客查尔斯•希莫尼成功完成了又一次太空旅行.在飞船加速上升时,其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增大/减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用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偏高0.5℃,当该物体的温度降低10℃后,再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时却偏低0.5℃.
①将该物体的温度继续降低10℃,此时用温度计来测量时,测量值将偏高或偏低多少℃?
②用这个温度计分别测量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和沸水温度,两者的示数相差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18V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Ω,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15V,R2是由阻值均匀的电阻线构成的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为0∽100Ω,则闭合开关S后,滑片P在滑动变阻器上允许移动的范围是20Ω~5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做法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是(  )
A.两手反复搓一搓,手掌暖和了
B.阳光照在雪地上,雪熔化了
C.打开空调,整个屋子的空气变暖和了
D.放在汤锅里的汤匙,手柄变烫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
①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②小红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她将纸板B向后折,纸板B上不能(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同学们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选择的器材有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
①某同学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2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②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时,某同学点燃蜡烛,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的像不完整(如图3),接下来的操作是光屏向上移.
③问题解决后,王聪经过规范操作,测量准确,实验记录如表:
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
130.0010.91a
216.0016.00倒立,等大,实像
312.0024.00b
46.00/正立、放大、虚像
根据上表信息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8cm;
表格中有几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助填补: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在第4次实验时,所成的像是虚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为了观察到此时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异(“同”或“异”)侧.
④完成实验后,某同学拿一个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并调节光屏,使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4所示),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C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