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如图所示,是小明设计的“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v=$\frac{s}{t}$,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斜面长度路程和时间,用到的测量工具分别是刻度尺和秒表.
(2)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2c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分析 (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frac{s}{t}$,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和运动时间;
(2)从图中秒表读出小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和小车运动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求出上半程、下半程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上半程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

解答 解:
(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frac{s}{t}$;其中s代表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刻度尺测量;t代表小车运动的时间,用秒表测量;
(2)由图知,小车通过全程的距离s1=60cm,运动时间t=5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frac{{s}_{1}}{t}$=$\frac{60cm}{5s}$=12cm/s;
上半程,s2=30m,t2=3s,
上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2=$\frac{{s}_{2}}{{t}_{2}}$=$\frac{30cm}{3s}$=10cm/s;
下半程,s3=0.3m,t3=5s-3s=2s,
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3=$\frac{{s}_{3}}{{t}_{3}}$=$\frac{30cm}{2s}$=15cm/s.
所以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1)v=$\frac{s}{t}$;路程;时间;刻度尺;秒表;(2)12;小于.

点评 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测量和计算,重点考查分析实验数据得到实验结论的能力,属于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具有惯性B.物体只有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C.物体只有受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先将半个西瓜皮轻轻放在水缸中,发现它漂在水面上,此时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1.然后把它按入水面下.发现它沉入水底,此时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2,则F浮1与F浮2的大小关系是(  )
A.F浮l>F浮2B.F浮l=F浮2C.F浮l<F浮2D.无法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时,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作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2)设计步骤(a)和(b)的目的,是为了检验猜想A(选填“A”或“B”).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设计步骤(a)和(c)的目的,是为了检验猜想B(选填“A”或“B”).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5)试验中用(b)和(c)不能(选填“能”“不能”)得出结论,原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所示,“手影”的形成是由于(  )
A.光的折射B.光的反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运输液体货物的槽车,液体上有气泡,如图,当车向左开动时,气泡将向向左运动.(填“向左”,“向右”,“不动”)射出去的子弹离开枪口继续向前运动,这是由于子弹具有惯性;子弹最终落到地上,这是由于受到一个方向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自行车是一种很好的交通工具,既有利于环保,又有利于健身.下列关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情况,能起到增大摩擦的是(  )
A.车轴处装有滚动轴承B.刹车时用力捏闸
C.车轮做成圆形D.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小灯泡标有“3.8V,××”字样,由于磨损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字样已模糊,李镇同学用如图11所示电路来测定该灯泡的额定功率.
(1)至少要用3节干电池串联做电源.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的读数为2.5V,则应使滑片P向A移动.
(3)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三组数据如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0.95W.
实验次数电压表读数(V)电流表读数(A)
13.00.20
23.50.21
33.80.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用伏安法测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电阻大约10Ω左右)电功率的实验时,小明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电压为6V.

(1)请用笔画线将图1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选填“断开”或“闭合”),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移到B端(选填“A”或“B”).
(3)在连接电路时,有“10Ω 1A”和“20Ω 1A”两个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则应该选择“20Ω1A”的变阻器连入电路,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4)在连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且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产生这个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灯泡断路.
(5)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直至电压表示数为2.5V,这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该灯泡的额定功率是0.8W.
(6)小明根据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和现象,进一步分析又发现小灯泡灯丝电阻是变化的,原因是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7)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想用原电路测量一段电阻丝Rx的阻值(约10Ω).他用电阻丝替换了灯泡,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已损坏,将其拆除,将电压表量程更换为“0-15V”,不改变其它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如图3所示,小明也完成了实验.简述实验步骤并写出计算Rx的最后表达式.(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0
实验步骤:
(1)闭合开关,将滑片移至a点(或最小阻值),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       
(2)将滑片移至b点(或最大阻值),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X
表达式:Rx=$\frac{{U}_{x}}{U-{U}_{x}}$R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