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小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温度达到90℃左右,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经过了5min,得到的温度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时间(min)012345678910
温度(℃)9092949698999999959999
(1)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9℃.
(2)从实验记录的数据中可以发现,第8分钟的数据记录的是错误的,依据是该数据低于周围其它数据;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3)我们知道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小明测得的水沸腾时的温度只有99℃,理由是进行实验时的气压可能低于标准大气压.
(4)(如图所示)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后气泡的情况不同,则图a表示水沸腾前的情况.

分析 (1)根据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的特点判断水沸腾时的温度即沸点;
(2)根据液体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分析;
(3)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且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4)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
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

解答 解:(1)由表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9℃不变,可得其沸腾时的温度为99℃;
(2)由数据知,从第5min开始温度为99℃,但第8min的温度为95℃,可知这个数据是错误的;
因为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3)实验时水的沸点为99℃,低于100℃,可能是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4)a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增大,所以a图是沸腾时的情况;b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
故答案为:(1)99;(3)8;该数据低于周围其它数据;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3)进行实验时的气压可能低于标准大气压;(4)a.

点评 此题是研究水的沸腾实验,题目中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考查.题目中考查了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特点.同时考查了水沸腾的特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6V,开关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为2.8V,则灯L1两端的电压为2.8V,灯L2两端的电压为3.2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在高新一中校园建设中,某型号挖土机正在对操场进行施工.该挖掘机的技术参数如表所示:
型号整机质量发动机功率行走速度履带板宽度最大挖掘深度履带间距
6BTA59C22t120kW3.2-5.5km/h600mm6000mm3445mm
它以最大的挖掘深度H(如图乙所示),将质量为3t泥石挖起,在离开地面上升3m然后水平送到旁边土堆处,这一过程中共需要时间9s.(取g=10N/kg)
求:(1)在上述一次工作过程中,挖土机对泥石做的功是多少?
(2)挖土机在上述一次工作过程中的机械效率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罩内铃声逐渐减弱,最后消失.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有了铃声且逐渐增强.
(3)在此实验可推理出的结论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保持入射光线不变,若将镜面转过30°角,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今年“五一”期间,爸爸开车带着鲁鲁去旅游.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质量为1.6×103kg,汽车以90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230km,所受的平均阻力是汽车总重的0.05倍,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25%,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假设汽油完全燃烧).求出汽车全程消耗汽油多少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电动自行车轻便、安全、无污染,很受人们喜爱,某同学在双休日骑电动自行车到洪泽湖边观光,途经全长21000m的洪泽湖大堤,若电动车以18Km/h的速度沿水平路面匀速行使,电动车输出功率为150W,求:
(1)经过半小时,电动车行驶的距离.
(2)电动机半小时内对电动车做的功.
(3)电动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将分别标有“1A  4Ω”和“2A  1Ω”两个电阻串联接入电路中,这时电路中的总阻为5Ω,为了保证电阻不会烧坏,电源两端所加的最大电压只能为5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现象:如图甲所示,电炉丝通过导线接到电路里,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于是有的同学提出下列问题: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在研究此问题时,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乙、丙两种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

(1)利用乙装置进行实验是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关系.观察丙图中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在通电时间和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2)若将丙图中右侧上方的5Ω的电阻丝也放入右边的容器内,那么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B内液面A更高(填“A更高”或“B更高”或“相平”).
(3)当家庭电路中的导线连接处接触不良时,容易引发火灾.则图乙的实验结论可以用来解释这种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