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小聪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盐水的质量是32g.再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盐水的密度为1.07×103kg/m3
(3)实验中,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倒入盐水后其总质量m2.将盐水倒入量筒时,小聪发现盐水较多,无法全部倒完,他停止了操作.而同组同学认为可继续完成实验,于是小聪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又增加了一个步骤,顺利测出了盐水的密度.你认为他增加的步骤是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3,测量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frac{{m}_{2}-{m}_{3}}{V}$.

分析 (1)在天平的调平过程中,指针左偏,说明左盘低,右盘高.哪端的盘较高,平衡力螺母便向哪端调节.
(2)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在进行量筒的读数时,注意量筒的分度值;
根据公式ρ=$\frac{m}{V}$进行计算盐水的密度;
(3)倒入盐水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与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差就是倒入量筒中盐水质量,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平使用前首先将天平放到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调节螺母使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平衡调节原则:右偏左调,左偏右调,先快后慢.根据题意,指针左移,所以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根据题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50g+10g+2g=62g,
空烧杯质量:m=30g,
盐水的质量:m=m-m=62g-30g=32g.
读取量筒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液面(凹液面的底部)相平,凹面正好在60ml处,所以量筒内盐水的体积:V=30ml=30ml.
盐水的密度:ρ=$\frac{m}{V}$=$\frac{32g}{30c{m}^{3}}$≈1.07g/cm3=1.07×103kg/m3
(3)倒入盐水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与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差就是倒入量筒中盐水质量,
所以增加的步骤为: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m3
即倒入量筒中盐水质量m=m2-m3
所以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frac{m}{V}$=$\frac{{m}_{2}-{m}_{3}}{V}$.
故答案为:(1)水平;右;(2)32;1.07×103;(3)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3;$\frac{{m}_{2}-{m}_{3}}{V}$.

点评 本题是测定密度的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天平、量筒的读数及密度的基本计算,天平和量筒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放、调、称、读等都是基本的知识要求,必须掌握扎实牢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现象

(1)在图甲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
(2)纠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前温度变化是不均匀(填“均匀”或“不均匀”)的,水的沸点是98℃.
(3)根据图甲中气泡变化情况可以推知,此时水正在(填“正在”或“将要”)沸腾;烧杯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由图象可知,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表是小罗同学拟出的一份实验报告.试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 验 报 告
(1)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均匀杠杆、支架、弹簧夹(或细线)、若干相同的 (2)、(3)
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的重力;
(2)将杠杆的 (4)点支在支架上,支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3)在杠杆两边挂上不等量的钩码,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 (5)位置平衡;
(4)记下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数值,然后重复多次试验.
实验记录杠杆平衡时
动力F1(牛)动力臂L1(厘米)阻力F2(牛)阻力臂L2(厘米)
2332
4224
4114
实验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①请将实验报告中的空白部分填写完整
②在步骤(3)中,使杠杆在该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③从“实验步骤”来看,缺少的步骤有:
(a)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计算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④该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该结论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你的判断理由是数据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规律,单位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⑤在同学的帮助下,小罗认识到了自己实验中的不足,并重新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很明显小罗同学的第三次实验数据并不符合杠杆平衡条件,仔细观察并分析第三次的实验数据,你认为出现这一情况可能的原因是:弹簧测力计没有竖直向下拉动杠杆

实验次数动力F1(牛)动力臂L1(厘米)阻力F2(牛)阻力臂L2(厘米)
12316
24362
345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玻璃管倾斜一定的角度,管中水银柱高度将升高
B.将玻璃管往上提起一些,管中水银柱高度将升高
C.将玻璃管往下插入一些,管中水银柱高度将升高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填“左”、“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达到水平平衡状态.杠杆平衡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再旋动两侧的螺母.
(2)下列实验步骤中:A、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计算每次实验中F1、L1和F2、L2的大小,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C、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重复实验.D、记下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大小,将数据填入表格中.E、将钩码挂在杠杆的支点两边,先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然后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正确的顺序是AEDCB.
(3)每个钩码重1N,杠杆上每格长度是4cm.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
次数 F1/N L1/N  F2/N L2/N
 1 1 8 2 4
 2 2 8 1 16
 3 2 12 3 8
(4)如图,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这时在两侧钩码下各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的左 端将下沉(填“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芳猜想: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深度等因素有关.如图是小芳同学设计的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三个实验装置.

(1)实验中,探究液体压强的工具是U型压强计.
(2)要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种实验探究方法称作控制变量法法.
(3)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结论是: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乙丙两图进行对比.
(5)在图乙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老师在教《热量》这单元内容时,做了如图所示装置的实验,他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里分别装有200克的水和200克煤油,开始时水和煤油的温度相同,老师把酒精灯放在铝板下、与两杯液体等距处对着铝板加热,并记录加热时间和两杯液体温度的变化.问:
①根据上述实验过程你认为实验是为了研究水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
②加热5分钟后,发现煤油温度上升比水快,那么,在这段时间里煤油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③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温度升高比水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如图乙所示,调节平衡后,左侧挂上钩码,在右侧用弹簧测力计(图中未画出)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便于测量力臂,应使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3)操作过程中,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达到量程仍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你认为接下来合理的操作是把左侧钩码右移.(写出一条即可)
(4)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请将表格空白处补充完整.
次数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20.110.2
(5)某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他的结论不可靠(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一组实验数据太少,具有偶然性,不便找出普遍规律.
(6)使用杠杆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如图丙所示下列杠杆能够省距离的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滑轮下面挂着一个钩码,钩码所受重力是1N,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从甲图中的A位置匀速上升到乙图中的B位置.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请你将表格填写完整.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钩码上升距离/m拉力用点移动距离/m有用功/J动滑轮机械效率
0.6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