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物体的比热容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比热容的相关知识。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它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物体的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故本题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是采用0~0.6A量程测量时电流表指针的位置,其读数为______A;当改用0~3A的量程后,指针仍在图中位置,这时的读数是____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金同学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V1的三次示数分别为3V、6V 和9V时,电压表V2和V及电流表A相应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电压表V1的示数(V)

3.0

6.0

9.0

电压表V2的示数(V)

9.0

6.0

3.0

电压表V的示数(V)

12.0

12.0

12.0

电流表A的示数(A)

0.3

0.6

0.9

(1)按照电路图甲,用笔画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连接起来,导线不能交叉(注意:各电表左端接线柱为负接线柱);

(2)对表格中三只电压表的示数进行分析,可归纳出的结论是:在串联电路中, 。

(3)对表格中电压表V1和电流表A的示数进行分析,可归纳出的结论是: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 。

(4)通过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或计算,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 。(答出一条即可)

(图甲) (图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实心金属块的质量是2160g,体积是0.8×10-3m3,这个金属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如果将它截去一半,则剩下的金属块的密度是 _________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由图a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在__________.

②如图b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点上, 若蜡烛从b位置逐渐靠近透镜时,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才能继续成像,此时像比先前          (填“大”或“小”)

③小明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按①的要求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如图所示,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规格相同、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的试管,至管内液体升温到40℃,这个过程中(    )

A.煤油温度先升到40℃

B.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高

C.加热相同时间,水吸收的热量多

D.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需加热较长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明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并结合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密度ρ/(km·m-3

(常温常压下)

熔点t/℃

(标准大气压下)

比热容

c/[J·(kg·℃)-1)]

0.9×103

0

2.1×103

2.7×103

660

0.88×103

7.9×103

1535

0.46×103

A.寒冬季节盛有水的水缸放在室外不可能破裂

B.标准大气压下,铝在660℃时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体积相等的铁球和铝球,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铁球可能是实心的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和实心铝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较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就会有电

   C.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D.电压的作用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所以电流大小只由电压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体积为20cm3的空心铜球的质量为89g,往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225g,已知ρ =8.9×103 kg /m3.求:

(1)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2)注入的液体密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