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凸透镜.
(2)在ABC三处放好对应的器材后,在点燃蜡烛后(选填“前”或“后”),调整三者的高度,使光屏、透镜、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如图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不改变凸透镜位置,蜡烛应向左移动.(填“左”或“右”)
(4)随着实验时间的推移,蜡烛的长度会变短,我们看到刚才位于光屏中心的像会出现在光屏的上方(选填“上”或“下”).

分析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因为光屏上接到的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两侧,所以把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光屏的中间位置.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必须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4)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即可判断.

解答 解:(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光具座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凸透镜.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必须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所以,在点燃蜡烛 后,调整三者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如图所示,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蜡烛必须放在二倍焦距之外,即烛焰移至距凸透镜0~20cm处,所以蜡烛应向左移动;且像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应将光屏移动到光具座上的50-60cm刻度之间的位置,所以光屏也应向左移动;
(4)由于凸透镜成像时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当蜡烛变短了,烛焰的中心下降,则光屏中心的像会向上移动.
故答案为:(1)凸透镜;(2)后;同一高度;(3)左;(4)上.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所需的器材及实验要求.并且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实验要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是指同一水平线,与同一直线区别开.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要求学生能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小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图所示为小柯初学俯卧撑时的姿势,他的身体可作为一个杠杆,O点是支点.他的质量为60kg,所受重力可视为集中在A点.将身体撑起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至少400N.若撑起时肩部上升0.4m,他至少要做功160 J.(取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如图,水平地面上斜放一个平面镜,有一小球向镜面开去,要使玩具车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竖直向下运动,则镜面与地面的夹角等于45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小华有一架“傻瓜”相机,照相时不能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不能调节像距,他从说明书中了解到:相机镜头的焦距是35mm,拍摄时景物应在3m以外.对此,小华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用该相机拍摄3m以外的景物时,就不需要调节像距了呢?于是他查到了该相机镜头成像时像距和物距的数据如表.
物距/m1.01.52.02.53.03.54.04.55.05.56.0
像距/cm36.2735.8435.6235.5035.4135.3535.3035.2635.2335.2135.20
(1)请根据表中的数据简单说明用该相机拍摄3m以外的景物时,不需要调节像距的理当物距大于3m时,随着物距的增加像距基本不变.
(2)请在坐标纸(如图所示)上画出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图象.

(3)从图象可以看出,像距与物距的变化关系是:随着物距的增大像距减小得越来越缓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1)如图1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 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现在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他应选择乙(选填“甲”或“乙”)透镜.
小明选择好凸透镜后再光具座上进行实验:
(2)为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图甲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的焦距f=10cm;
(3)小明按图乙组装好实验装置.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他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蜡烛和光屏间距离较小;
(4)如图丙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若把蜡烛从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
(5)小明和其他同学继续利用凸透镜和蜡烛进行成像实验.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当物距均为20.0cm时,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6.0cm、24.0cm,与理论像距2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时就测出了像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2)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接下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后,在光屏上还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这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4)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若此时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上(选填“上”或“下”)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A.
A.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
C. 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D.以上均可
(6)实验中,当小明用白纸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C.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         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       D.成像情况不受任何影响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滑动变阻器(10Ω 2A、20Ω 1A)两个,定值电阻三个(5Ω、10Ω、15Ω),导线若干.
(1)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变阻器的滑片P应该移至最右端.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于电源电压,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发生了断路;
(3)排除故障后,小明通过实验测得多组数据,由这些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4)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先把5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进行测量,接着又该用10Ω的电阻继续做实验,当把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后,小明应将滑片P向b端移至适当的位置,目的是使电压表的示数减小到2.5V.
(5)小明实验所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应该是20Ω 1A.如果小明没有正确选用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把15Ω的电阻接入电路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变阻器的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实验要求的数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在十字路口,一辆卡车、一辆小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并排停在白线的后面,绿灯一亮,三辆车同时启动,小汽车冲在最前面,摩托车其次,卡车最慢.看到这一现象后,小明想到了一个问题:机动车起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第二天来到学校后,小明和几个同学一起讨论这个间题,并提出了两个猜想.猜想一:机动车起动的快慢与质量有关.猜想二:机动车起动的快慢与牵引力有关.于是他们一起来到实验室.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一组实验.
      在静止的小车上放上不同质量的砖块,分别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动,测出起动后2秒内前进的距离.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小车和砖块的总质量(千克)444888161616
拉力的大小(牛)124124124
2秒后小车离起点的距离S(厘米)4898195235099112449
(1)2秒内小车离起点的距离S越大,表明小车起动越快(选填“快”或“慢”).
(2)通过比较实验次数为①④⑦(②⑤⑧或③⑥⑨)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拉力大小相同时,小车的质量越大,小车启动的越慢.
(3)通过比较实验次数为①②③(④⑤⑥或⑦⑧⑨)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质量相等时,对小车的拉力越大,小车起动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