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做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它们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W).

分析 根据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率的单位来填写.

解答 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是瓦特,简称瓦,符号为W.
故答案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瓦(W).

点评 本题考查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还要知道功率的单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使同学们非常熟悉彼此,可以“闻其声,知其人”,识别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杠杆平衡后,小明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4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果再在A、B两处各加挂一个钩码,杠杆的左(选填“左”或“右”)端将会下沉.此后,小红又经过多次实验,得出的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他改用弹簧测力计在图乙所示的C位置斜向下拉,若每个钩码重1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的示数将大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N.理由是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小于4格.
(4)实验中,用如图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D.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5)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B.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用质量不同的A、B两个小球(mA>m B)碰撞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木块.实验中让A、B两小球从同一斜坡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是为了控制两球到达底端时的速度相同;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可以比较A、B两个小球的动能大小.
(2)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质量有关.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就越大.
(3)小明同学在实验时,木块被撞出水平木板的右端而掉到地面上.针对这一现象,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选用质量较小的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现用灯L1、L2,三个开关S、S1、S2,一个电池组及导线若干组装电路,按要求设计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根据已知电路图中电流的方向(黑色箭头),判断电源上端是负(填“正”或“负”)极.
(2)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在连接电路时要求开关处于断开(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3)连接的实物电路如图乙所示,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中未连接好的导线补充完整.(连线不许交叉)
(4)若只让灯L1发光,则应闭合开关S和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
A.用自来水冲洗B.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C.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洗D.在沸水中煮,高温消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灯串联的是哪几个(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小静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钩码重2N,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从图甲上升到图乙的位置,上升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一直指在图丙所示的刻度.
(1)请将实验表格填写完整:
钩码重G(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钩码上升高度h(m)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s(m)有用功
W(J)
总功
W(J)
机械效率
η
20.80.10.30.20.2483.3%
(2)小静继续利用如图丁研究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实验数据如表,
钩码重G(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钩码上升高度h(m)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s(m)有用功
W(J)
总功
W(J)
机械效率
η
41.50.10.30.40.5488.9%
62.20.10.30.60.6690.9%
由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3)若小静改用二个动滑轮二个定滑轮来提升原来的重物,如图丁,则弹簧秤的示数将变小(填变大、变小、不变);但由于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增大(选填“增大”或“减小”),此时滑轮组机械效率将变小(填变大、变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