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重为1000N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10m,设小车所受的阻力为车重的0.3倍,则

(1)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多少焦?

(2)小车重力做的功为多少焦?

(1)3000J;(2)0J. 【解析】解答:(1)阻力f=0.3G=0.3×1000N=300N;小车匀速运动,所以拉力F=f=300N, 拉力做的功W=Fs=300N×10m=3000J,(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物体是在水平地面上移动了10m,没有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对物体没有做功,即做功为0J. 答: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3000J,小车重力做的功为0J.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年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综合能力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本义是某人要去南方办事,却赶着马车往北方跑,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它说明了( )

A. 力的大小相同,作用效果不同 B. 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C. 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D. 以上三个方面均有

B 【解析】“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本义是某人要去南方办事,却赶着马车往北方跑,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可以说明:力的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故B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秋学期盐城景山中学初三物理期末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小组同学用图甲的电路图探究欧姆定律,实验中他们所用的定值电阻分别是5 Ω、10 Ω、20 Ω,电源电压为3 V不变。

(1)如图甲所示,是小华所连接的不完整实验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缺少的导线连接好成完整电路___________。

(2)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小华将5 Ω的电阻接入电路,电压表如图乙所示。后把定值电阻由5 Ω换成10 Ω,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将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直至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V。若要完成整个实验,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______Ω。

(3)上述探究结束后,该组同学选择原来的电源和两只灯泡L1“2.5 V 0.3 A”和L2“3.8V 0.3A”,设计的电路如图丙所示,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①此实验设计是为了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的关系,通过______________判断来电功率的大小。

②为了探究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小明认为,利用图丙电路只要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观察灯L1或L2亮度的变化,即可得出结论。则小明同学的方案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 2 10 灯泡亮暗程度 不合理 没有控制电压一定 【解析】(1)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最大电流,所以电流表选用0~0.6A的量程,将电流表与定值电阻串联,连图如下: (2)电压表选用0~3V量程,分度值为0.1V,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示数为2V;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把定值电阻由5Ω换成10Ω,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变大,为保持电阻两端电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秋学期盐城景山中学初三物理期末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明同学为了探究“灯泡的功率与电阻的关系”,他找来了额定电压均为6V额定功率分别为P1、P2的两盏灯泡L1、L2将两灯串联起来,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始了实验探究,闭合开关后看见灯L1发光,灯L2发光比L1暗,下面关于两灯的电阻R1和R2、两灯的额定功率P1和P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R1﹥R2 P1﹥P2 B. R1﹤R2 P1﹤P2

C. R1﹥R2 P1﹤P2 D. R1﹤R2 P1﹥P2

D 【解析】灯泡的亮度是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的,因为灯L2微微发光,灯L1几乎不发光,所以L2的实际功率比L1的实际功率大.由于两灯是串联,我们根据P=I2R可知,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用电器的电功率与阻值成正比,所以R2>R1.因为两灯的额定电压相同,根据可知,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由于R1<R2,所以P1>P2.故选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秋学期盐城景山中学初三物理期末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它的周围存在磁场,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水平放置在地球赤道上,静止时小磁针的S极指向(  )

A. 地球的北极 B. 地磁的北极 C. 地球的南极 D. 地磁的南极

B 【解析】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为磁场的方向,因此地球赤道上,静止时小磁针的S极指向地磁北极,也就是地理南极附近,由于存在磁偏角,所以不是标准的地球南极,故只有B正确。 答案为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第11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题型:单选题

甲同学用水桶从井里提水,乙同学用绳把掉在井中的桶捞上来,水桶里带了一些水,关于两同学做有用功、额外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提水桶做的功都是有用功

B、乙提水桶做的功都是有用功

C、甲提水桶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D、乙提水桶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C 【解析】 试题分析:从两个同学做功的目的出发,分析哪个功才是需要的有用功. 甲同学的目的是提水,所以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但是对桶又不得不做功,则对桶做的是额外功. 乙同学的目的是提桶,所以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但是对水又不得不做功,则对水做的是额外功. 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第11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B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左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A、B间有相互作用的摩擦力,则A、B间摩擦力做功的情况是(  )

A. A、B都克服摩擦力做功

B. 摩擦力对A不做功,B克服摩擦力做功

C. 摩擦力对A做功,B克服摩擦力做功

D. 摩擦力对A、B都不做功

B 【解析】解答: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位移,当B向左移动时,A没有动,故AB之间的摩擦力对A没有做功;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故摩擦力对B做负功,即B克服摩擦力做功;所以选项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林都”伊春,一年四季风景如画,下列现象的成因不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的早晨,河面飘荡着的白雾

C. 秋天果香扑鼻

D. 冬天,飘落的雪花

C 【解析】试题分析:物质由固体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分子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解析】 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雾”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秋天果香扑鼻是果的香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 D、“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广西钦州市2018年春季学期八年级物理8.1牛顿第一定律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就是在实验基础上进行理想推理而得出结论,研究以下问题的方法与此方法相同的是( )

A. 分子热运动 B. 牛顿第一定律

C. 电阻上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 D. 研究压力产生的效果

B 【解析】分子热运动,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研究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是通过宏观的扩散现象分析得出的,采取的物理学方法是转换法,A不符合题意;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是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并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的(实际上不受摩擦力的物体根本不存在),所以该实验主要是利用了实验推理法形成了牛顿第一定律,B符合题意;探究电阻上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与研究压力产生的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