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一组学生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小明同学提出假设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运动时的下落距离,速度时间的变化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表中,图甲是对应的下落距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中图线的1,2,3,4,5所示(对应的“小纸杯”数量分别是1,2,3,4,5个)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小明的假设.
时间(s)下落距离(m)
0.00.000
0.40.036
0.80.469
1.20.957
1.61.447
2.0x
请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提出的假设是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有关.
(2)图甲中的AB段反应出小纸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x的值1.937米.
(3)图乙中可知小纸杯下落一段时间后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分析 (1)根据题意分析小明的假设;
(2)从图象中找到2.0s,然后做纵轴的平行线,与1的图象有一个交点,再过交点做横轴的平行线,找出2.0s对应的距离;
(3)若两个物理量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这两个物理量就是成正比的,这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就是一个定值.

解答 解:(1)由题意可知,本次实验是从物体自由下落的距离与下落的时间关系上入手进行探究的,所以小明的假设是“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有关”.
(2)由表中数据结合图线可知,纸杯一开始加速下落,后来速度几乎不变,0.8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0.8秒-1.2秒通过了0.49米.1.2秒-1.6秒 通过了0.49米.所以1.6秒-2.0秒也应通过了0.49米.因此X=1.447+0.49=1.937米.
(3)由图象可知:不论是一个纸杯还是几个纸杯叠加在一起,最后阶段下落距离和时间的图象都成了一条直线,这就说明了最后阶段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即速度是一个定值,所以纸杯做匀速直线运动;纸杯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共同作用:重力和阻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1)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有关;(2)1.937米;(3)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点评 本题关键是明确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画出物体AB经凸透镜成像的大致情况.(要求表示出位置、大小和虚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
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编号长度/cm直径/cm频率/Hz
11.502131
231.002.001284
348.502.50656
(1)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20.50cm.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3号直管.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
(4)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实验方案:封闭金属管口,轻推管子使其摆动,听管子是否发声;判断方法:如果发声,则是管子的摆动产生的,如果不发声,则说明声音是管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将实验条件、过程在思维中以理想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如为了研究轻重不同的物体在真空中的下落快慢,科学家曾做过下面的理想实验.
将大小相同的金、铅、木三个实心小球,分别同时放入三种密度不同的介质中(ρ介质1>ρ介质2>ρ介质3),观察比较三个小球下落的快慢,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下落的快慢”可以通过比较三个实心小球在同种介质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下落到相同位置时所需的时间得出.
(2)在上述实验中,三个小球下落快慢的差异由大到小的介质依次是介质1、介质2、介质3.
(3)进一步推理可得:当三个小球在真空中同时由同一高度静止下落,它们下落快慢是相同(填“密度大的快”、“密度小的快”或“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现给你提供如下器材:木块(重约7N)、弹簧测力计(量程0~5N)、重1N的滑轮(摩擦不计)、铁架台、轻质刻度尺、足够大的量杯、足量的水和细棉线(自重不计).请你利用如图所提供的一些器材,参照示例另选器材,设计一个测量木块重力的实验方案.

运用的
原理
实验步骤及测量的物理量(或实验操作示意图)木块重量的表达式
示例杠杆平
衡条件
用细线将刻度尺左端挂在铁架台上,将木块挂在刻度尺的中央,弹簧测力计挂在刻度尺的右端并向上拉,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静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G=2F
你的设计方案动滑轮
可省一
半的力
(1)在铁架台上用细线和滑轮组成一个动滑轮,用动滑轮来提木块;
(2)用弹簧测力计匀速向上拉动绳子自由端;
(3)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2F-1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有三个同学在家里用实验探究纸片、塑料薄膜、棉布对电视机遥控器遥控信号的阻挡能力.他们的探究过程分别是:
甲同学:在自己家中,将纸片放在遥控器与电视机之间,手指按遥控器控制键,如果遥控器能对电视机起控制作用,则增加纸片的数量.如此重复实验,逐渐增加纸片的层数,直到遥控器不能控制电视机为止,记下纸片的层数.
乙同学:在自己家中,用塑料薄膜按照与甲同学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记下塑料薄膜的层数.
丙同学:在自己家中,用棉布按照与甲同学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记下棉布的层数.
他们的实验结果已经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学生使用材料能完全阻挡遥控信号的最少层数
纸片14
塑料薄膜20
棉布10
分析:从三位同学的记录中,可得出的结论是:棉布比纸片和塑料薄膜更有效地阻挡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回答问题:
(1)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下列选项中哪个工作的?B
A.红光   B.红外线   C.紫外线   D.超声波
(2)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否靠?请你指出三位同学的探究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至少2点)
①没有选择同一台电视机(同一遥控器)进行实验;
②遮挡材料所放的位置不一致,遥控器与电视机的距离不一致;
③遮挡材料的厚度不一(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物理学中,磁感应强度(用字母B表示,国际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应强度B越大,磁场越强;磁感线形象、直观描述磁场,磁感线越密,磁场越强.

(1)图1为某磁极附近磁感线的方向和分布的示意图.若在1处放置一个小磁针,当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右(选填“左”或“右”).
(2)如果电阻的大小随磁场的强弱变化而变化,则这种电阻叫磁敏电阻.某磁敏电阻R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B变化的图象如图3所示.根据图线可知,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B的增大而增大.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是因为放入磁场前,磁敏电阻不为零. 
(3)利用该磁敏电阻的R-B特性曲线可以测量上图磁场中各处的磁感应强度.
①将该磁敏电阻R放置在磁场中的位置1处.吴力设计了一个可以测量该磁敏电阻R的电路,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如图2所示,其中磁敏电阻所处的磁场未画出.请你将该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②正确接线后,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该磁敏电阻的测量值为500Ω.
123
U/V1.503.004.50
I/mA3.006.009.00
③根据该磁敏电阻的R-B特性曲线可知,1处的磁感应强度为1.0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阅读《空气对球形物体的阻力》,回答题.
空气对球形物体的阻力
日常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现象:飞机、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运行时,受到空气阻力;人在水中游泳、船在水中行驶时,受到水的阻力;百米赛跑时,奔跑得越快,我们感到风的阻力越大,这是什么原因呢?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会受到阻力作用,该阻力叫做流体阻力.流体阻力大小跟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跟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阻力越大;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头圆尾尖(这种形状通常叫做流线型)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较小.物体从高空由静止下落,速度会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下落一段距离后,当阻力增加到与重力相等时,将以某一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
某科学活动小组做了“球形物体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阻力大小与球的半径和速度关系”的实验,测量数据见下表.(g取10N/kg)
球体编号123
球体质量(kg)2518
球体半径(×10-2m)5515
球体收尾速度(m/s)164040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1号球受到空气阻力的最大值是20 N.
(2)分析半径相同的球,收尾速度的大小与球体质量有关.
(3)对于3号球,当速度为20m/s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
(4)轿车的外形通常做成流线型,其目的是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阳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和细线等.
实验步骤:
(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将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个数或位置并记录实验数据.
(3)如图所示,在已经调节平衡的杠杆上的A点悬挂钩码后,可以用弹簧测力计在A、B、C点施加竖直向上的力使杠杆再次平衡(选填“A”、“B”、“C”、“D”、“E”).
(4)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牛、L1=20cm、F2=4牛和L2=30cm.该同学根据这能否得出探究结论?不能.理由是:只用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偶然性太大,应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