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某同学常温下在教室内用甲乙装置分别探究“冰和烛蜡熔化的特点”的实验。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 。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大量事实表明,只有不高于 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小明在家看电视,突然家里的空气开关”跳闸”了.空气开关”跳闸”的原因可能是电路发生_ _故障,也可能是电路中接入用电器的总功率_ .如图8所示,人们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的两种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一张;火柴一盒.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
(2)小丽将蜡烛A点燃置于镜前,再拿一支大小和A相同的蜡烛B在镜后移动,眼睛应在蜡烛_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直到看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进而得出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_.
(3)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
(4)实验中,小丽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骄傲的兔子在遥遥领先的情况下,睡起了大觉,醒来后跑到终点,发现坚持不懈的乌龟获得了冠军。对整个赛跑过程而言,下列运动图像正确的是(其中实线表示兔子,虚线表示乌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为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 的光斑.图1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的焦距f= cm;
(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要想成如图2状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 (填 “上”或“下”)移动。
(3)小明调整好实验装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4)如图3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 的实像.当发光物体在A处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1,当发光物体向左移动到C处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2,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 移动,则S1 S2.(选填“>”、“=”或“<”)
(5)小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4所示。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 ???
(6)小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如图5发光体位置不变,取下光屏,当眼睛在原光屏处会看到发光体的像吗? ,眼睛靠近凸透镜,是否能看到像? .眼睛从原光屏位置远离凸透镜,是否能看到像? (填“能看到”或是“不能看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平面镜成像”:
过程 与方法 | 由于平面镜成虚像虚像 ,无法用光屏承接.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前,将另一只未点燃的同样蜡烛放在玻璃后面,使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重合 .这在物理学中称作 等效替代法 . | 装 | |
(2)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
过程步骤 | 如图,压住刻度尺桌面内的部分,按下其外端后松手,观察尺子的振动情况;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将外端按下相同的程度,重做上述实验.实验发现,尺子振动得越快,音调越 | |
方法 | 将尺子按下相同的程度,运用了 控制变量 法. |
(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物质 | 固体海波、蜡烛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象如图所示,其中 乙 是蜡烛的图象. | |
结论 | 海波在第6min的状态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 0° | 15° | 30° | 45° | 60° |
反射角β | 0° | 15° | 30° | 45° | 60° |
折射角γ | 0° | 11° | 22.1° | 35.4° | 40.9° |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减小),且折射角 (填“>”、“<”或“=”)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