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次数 | 路程s(m) | 运动时间t(s) | 平均速度v(m/s) |
1 | s1=1.0 | t1=5 | v1=0.2 |
2 | s2=0.5 | t2=3 | v2=0.17 |
分析 (1)在测平均速度实验中所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原理是速度的计算公式;
(2)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路程,用秒表测运动时间,
(3)①从表中数据可知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根据v=$\frac{s}{t}$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②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即可比较小车运动速度变化,从而判断出小车的运动情况;
③先计算出小车下半段的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frac{s}{t}$计算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①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②实验过程中,斜面的坡度不同,小车运动的快慢不同,测量的数据不同.
解答 解:(1)本实验测量平均速度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所以这个实验的原理是v=$\frac{s}{t}$;
(2)实验中需要用停表测量出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①由表中数据可知,小车通过的全程路程为s1=1.0m,所用的时间为t1=5s,
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frac{{s}_{1}}{{t}_{1}}$=$\frac{1.0m}{5s}$=0.2m/s;
由表中数据可知,小车通过上半段的路程为s2=0.5m,所用的时间为t2=3s,
则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frac{{s}_{2}}{{t}_{2}}$=$\frac{0.5m}{3s}$≈0.17m/s;
②第一组实验是全程的平均速度,第二组实验是前半段的平均速度,而小车做变速运动,所以两次平均速度不同;
③由表中数据可知,小车通过的下半段的路程为s3=1.0m-0.5m=0.5m,所用的时间为t3=t1-t2=0.5s-0.3s=0.2s,
则小车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frac{{s}_{3}}{{t}_{3}}$=$\frac{0.5m}{2s}$=0.25m/s;
(4)①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减慢小车的下滑速度,减小测量时间所产生的误差;
②小旋利用同样的器材,按照同样的原理及步骤进行实验,若小旋实验时斜面的坡度与小凯的不同,即斜面倾角不同,则小车的运动快慢不同,测得的数据却与小凯小组的不同.
故答案为:(1)v=$\frac{s}{t}$;
(2)②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①0.2;0.17;
②第一组实验是全程的平均速度,第二组实验是前半段的平均速度,而小车做变速运动,所以两次平均速度不同;
③0.25;
(4)①减慢小车的下滑速度,减小测量时间所产生的误差.
②小旋实验时斜面的坡度与小凯的不同,即斜面倾角不同.
点评 本题为平均速度测量实验,主要考查器材的选择、实验原理,速度的计算,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知识,考查比较全面;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对应的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frac{s}{t}$算出平均速度.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并联时,通过甲、乙的电流比为2:1 | |
B. | 并联在3V的电源上,总电流为0.6A | |
C. | 串联在3V的电源上,加在乙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5V | |
D. | 串联在3V的电源上,甲乙的电功率之比是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匀速直线运动 | B. | 静止 | C. | 先运动后静止 | D. | 先静止后运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3 | B. | 3:2 | C. | 3:8 | D. | 8: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