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有形状和质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3种不同的液体,它们分别是水、水银、和酒精,请根据公式
V=
m
ρ
V=
m
ρ
,判断出A杯中盛的是
酒精
酒精
,B杯中盛的是
,C杯中盛的是
水银
水银
分析:根据题意由于烧杯的形状和质量相等,液体的质量也相等,知道三者的密度大小关系,根据密度公式ρ=
m
V
变形得出体积大小.
解答:解:∵ρ=
m
V

∴v=
m
ρ

∵三个杯子里的水银、水、酒精的质量相同,ρ水银>ρ>ρ酒精
∴v酒精>v>v水银
∵三个杯子相同,
∴装酒精的杯子的液面最高,即A杯中盛的是酒精;杯中盛的是水;C杯中盛的是水银.
故答案为:v=
m
ρ
;酒精;水;水银.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注意用好控制变量法,因条件已给出,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关于小明家里的鱼缸
小明家里的方形玻璃鱼缸长80cm,宽40cm,高30cm,水深25cm,鱼缸本身质量为5kg,放在靠窗的水平台面上.
(1)如图,有一束与水平面成30°的光斜射入鱼缸水中,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请你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并大致画出折射光线的路径.
(2)如果忽略玻璃的厚度,鱼缸中水有多重?
(3)台面所受的压力是多大?请在图中画出此力的示意图.
(4)鱼缸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大?
(5)如图是小明他画的在上,下温度一致的湖水中,鱼儿戏水时吐出小气泡的情景.你觉得他画的气泡情况符合实际吗?如果不符合,请根据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指出正确的画法(用简单的文字表述,不用画图),并指出这样画的物理学根据.
正确画法:
物理根据:
(6)鱼吐出的气泡为什么会上浮?
(7)小明看到爸爸这样换鱼缸水,把一根软管装满水,用手按住两端的管口,然后把管子的一端放入鱼缸中,另一端放入下面的盆里.松开手指,鱼缸里的旧水就经过管子流到下面的盆里了.爸爸说这个现象叫虹吸现象,水流过的那根管子叫做虹吸管.
小明看到虹吸管的形状很像一个倒过来的“U”型管.“在什么情况下,虹吸管内的液体才能流动呢?液体流动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小明问自己.
小明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好朋友晓丽,他们两个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设计了实验的步骤:
①首先将烧杯A抬高,使A杯中的液面高于B杯中的液面,观察虹吸管中水的流动情况;
②将A杯放低,使A杯的液面与B杯的液面相平,观察虹吸管水的流动情况;
③将A杯放低,使A杯的液面低于B杯的液面,观察虹吸管中水的流动的情况.
实验中将会出现哪些现象呢?对此,晓丽认为由于两杯子的液面同时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而大气压可以支持10m多高的水柱,因此管内的液体一定不会有流动现象产生;而小明却认为管中有液体存在,管两端液柱的高度不同,产生的液体压强也不同,因此液面一定会流动.
到底谁的预测正确呢?两个人动手完成了刚才所设计的实验,获得以下的实验现象:
液面高
度情况
A杯的液面
高于B杯的液面
A杯与B杯的
液面等高
A杯的液面
低于B杯的液面
液体流
动情况
A流向B 不流动 B流向A
他俩分析了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找到了虹吸管中液体流动的规律.
通过阅读,请你回答下列问答题:
(1)从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当虹吸管两端的液面
不相平
不相平
时,管内液体就会流动.流动的方向是
由液面高的容器流向液面低的容器
由液面高的容器流向液面低的容器

(2)在某些装置中,常用虹吸管来自动放水,如图所示,只要容器中的液面到达aa’,容器里的水就被虹吸管自动放出,原因是
C
C

A、只有大气压强作用                      B.只有液体压强作用
C.是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共同作用的结果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虹吸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用到,请你列举一个生活中应用虹吸现象的实例.
(4)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是一个探究环节,把这些环节连接起来就形成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那么,晓丽和小明在探究虹吸现象的过程中经历的探究环节依次有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
预测
预测
进行实验
进行实验
、得 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崇明县一模)某小组同学做实验探究盛有液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压力大小遵循的规律.如图 (a)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的水,利用仪器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并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又用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之后,他们又在如图 (b)所示三个不同底面积的口大底小容器中注入等质量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ρ酒精=800千克/米3

表一(注入水0.1千克)
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2
容器底
的压强
(帕)
1 0.01 100 98
2 0.02 50 196
3 0.05 20 490
表二(注入酒精0.08千克)
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2
容器底
的压强
(帕)
4 0.01 100 78.4
5 0.02 50 156.8
6 0.05 20 392
表三(注入水0.1千克)
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2
容器底
的压强
(帕)
7 0.01 80 98
8 0.02 40 196
9 0.05 15 49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液体内部,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同种液体内部,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4或2、5或3、6
1、4或2、5或3、6
有关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7(或2、8或3、9)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底部的面积和容器形状
无关
无关

(4)该小组同学对每表中第三、四列数据进行处理后结合相关条件(即液体的质量),进一步综合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
圆柱形(规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等于液体自身的重力
圆柱形(规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等于液体自身的重力
;(b)
口大底小(圆锥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小于液体自身的重力
口大底小(圆锥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小于液体自身的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某小组同学做实验探究盛有液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压力大小遵循的规律.如图 (a)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的水,利用仪器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并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又用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之后,他们又在如图 (b)所示三个不同底面积的口大底小容器中注入等质量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ρ酒精=800千克/米3

表一(注入水0.1千克)
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2
容器底
的压强
(帕)
10.0110098
20.0250196
30.0520490
表二(注入酒精0.08千克)
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2
容器底
的压强
(帕)
40.0110078.4
50.0250156.8
60.0520392
表三(注入水0.1千克)
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2
容器底
的压强
(帕)
70.018098
80.0240196
90.051549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有关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7(或2、8或3、9)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底部的面积和容器形状______.
(4)该小组同学对每表中第三、四列数据进行处理后结合相关条件(即液体的质量),进一步综合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______;(b)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3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物理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小组同学做实验探究盛有液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压力大小遵循的规律.如图 (a)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的水,利用仪器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并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又用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之后,他们又在如图 (b)所示三个不同底面积的口大底小容器中注入等质量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ρ酒精=800千克/米3

表一(注入水0.1千克)
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2
容器底
的压强
(帕)
10.0110098
20.0250196
30.0520490
表二(注入酒精0.08千克)
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2
容器底
的压强
(帕)
40.0110078.4
50.0250156.8
60.0520392
表三(注入水0.1千克)
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2
容器底
的压强
(帕)
70.018098
80.0240196
90.051549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有关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7(或2、8或3、9)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底部的面积和容器形状   
(4)该小组同学对每表中第三、四列数据进行处理后结合相关条件(即液体的质量),进一步综合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人教版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提纲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不变,m与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5.图象:如图所示:甲>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cm3)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

  1)公式法:天平测液体质量,用量筒测其体积。

⑴原理:

  ⑵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m1-m2)/V

 2)等容法:没有量筒或量杯,可借水和其他容器来测。

  3)浮力法:在没有天平、量筒的条件下,可借助弹簧秤来测量,如用线将铁块系在弹簧秤下读出,铁块浸在空气和浸没水中的示数G,,则,再将铁块挂在弹簧秤下,浸没在待测液体中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