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两个标志性的伟大发现值得记忆.第一个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第二个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运用逆向思维,经过不懈努力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使人们步入了电气化时代.

分析 解答本题应掌握: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的结论及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实验.

解答 解:奥斯特将通电导体放在小磁针上方时,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法拉第在奥斯特的启发下,研究了磁场与电流的关系,最终通过十年的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故答案为:奥斯特;法拉第.

点评 物理学史是考试中涉及的一类考点,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使我们了解科学家的贡献,可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些物质在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会变成零,成为超导体.假如人们研制出常温下的超导体,则可以用它制作(  )
A.电饭锅的发热板B.白纸灯泡的灯丝C.电炉的电阻丝D.远距离输电导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所示,重物重G=200N,绳重、滑轮重及摩擦不计.则用甲图提起重物需用力50N,用乙图提起重物需要用力40N;用甲图提起重物的好处是改变用力的方向,用乙图提起重物的好处是更省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金坛汽车厂研制了某款新车型,并对该车进行测试.汽车先在山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30min,然后在公路上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8km.求:
(1)整个测试过程,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多少km?
(2)整个测试过程,汽车行驶的总时间为多少h?
(3)整个测试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AB和CD是完全相同的两条带有绝缘皮的导线,它们并行地埋设在甲、乙两地之间,如图1所示(导线单位长度的阻值为r).由于深埋地下,当两导线上和两导线之间发生断路、短路或漏电现象(即相当于两根导线之间在漏电处接入一个未知电阻)时,故障位置不容易被观察到.为了判断故障的类型和位置,维修人员通常在导线的左右两侧安装检测电路,在左侧安装检测电路,其中电阻R0为保护电阻且阻值已知,右侧加装电压表V2,如图2所示.当电流表无示数,且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的示数几乎相同时,可视为导线无故障.请分析维修人员检测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若检测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V2示数为0,表明输电线故障为断路.
(2)若检测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V1示数为U,电压表V2示数为U′,且U′明显的比U小,则表明输电线故障为漏电.请估测故障处与甲地间的距离并写出过程.(用r、I、U、U′、R0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一只灯泡的灯丝断了,将断了的灯丝搭在一起还能用,而且更亮了,这是因为(  )
A.它消耗的电能变大了B.它的实际功率变大了
C.它的电阻变大了D.它两端的电压升高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通过相同的路程内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  )
A.2:3B.3:2C.3:5D.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下列简单机械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A、B、D、E、;属于费力杠杆的是C、F、G.
A.铡刀   B.开瓶的起子   C.筷子   D.羊角锤   E.核桃夹   F.理发剪刀   G.镊子   H.天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如图甲、乙所示,A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A重力的0.3倍,A在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以0.1m/s的速度运动,不计绳重、轴摩擦和滑轮重,则(  )
A.甲、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比为1:2B.拉力F1和拉力F2之比为1:2
C.甲、乙图中动滑轮的速度之比为2:1D.拉力F1和拉力F2的功率之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