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1千克20℃的水吸收4.2×105焦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下列给出的四个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  )
①80℃②100℃③120℃④130℃
A.1B.2C.3D.4

分析 已知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水吸收的热量,利用吸热公式求水的末温;再根据水沸腾时的规律(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分析判断.

解答 解:由Q=cm△t可得,水应升高的温度:
△t=$\frac{{Q}_{吸}}{cm}$=$\frac{4.2×1{0}^{5}J}{4.2×1{0}^{3}J/(kg•℃)×1kg}$=100℃,
水的最高末温:t最高=t0+△t=20℃+100℃=120℃;
因为水沸腾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所以水吸收热量从20℃升高,温度达到沸点后,不再升高,
因为水表面的气压不知道,水的沸点不确定,
所以水的末温可能是80℃、100℃、120℃,不可能为130℃;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吸热公式的应用和液体沸腾的规律,关键要知道气压的大小会影响液体沸点的高低.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表.
车次萍乡北站南昌西站运行距离
G134608:3809:40360km
G169208:4910:00360km
G148209:1110:31360km
(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高寒地带,从人口中呼出的“白气”会在眉毛上结成小冰晶,这个过程是(  )
A.液化B.熔化C.凝固D.汽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的地面,发射台遇到这样的高温会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汽化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白色气团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上海市内环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请回答:
(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由材料可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 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提出二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学了物理,小华同学对于身边物理量的大小非常关注,他进行了下列估测:
①手上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2cm;
②从普通居民楼的第一层爬到第三层,人升高的高度约为9m;
③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以上估测中比较合理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课堂上,小明对老师关于“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缝隙的形状无关”的说法感到怀疑,于是他决定在课后找几个有兴趣的同学共同探究“树荫下的光斑”.以下是他们的探究过程:
实验器材:10cm×5cm的卡纸两张,小刀一把,白纸两张
(1)探究光斑形状是否与小孔形状有关
步骤1:用小刀在一张卡纸上均匀刻出几个不同形状的小孔,请你在虚线框中画出这些小孔的形状(至少三个形状),在刻这些小孔时,不同形状的小孔尺寸需要(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大致相同.

步骤2:将其中的一张白纸铺在地面上当做光屏,把带孔的卡纸置于白纸上方1m左右的位置,正对太阳,使太阳光透过卡片上不同形状的小孔,观察地面的白纸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步骤3:比较光斑形状与小孔形状,若白纸上的光斑如乙图所示,则可得出的结论是树荫下的太阳光斑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2)探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方案一:在另一张卡片上挖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小孔,如图丙所示,正对太阳,使太阳光透过卡片上不同的小孔,观察地面的白纸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方案二:在另一张卡片上挖一个边长约1cm的菱形小孔,用另一张白纸遮住菱形小孔的一部分,如图所示丁所示,正对太阳,使太阳光透过卡片上的小孔,移动覆盖在小孔上的白纸,改变通光孔的大小,观察地面上的白纸上出现的光斑形状的变化.
以上两种方案,你认为方案二更合理,理由是:方案一中孔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相同,无法区分光斑是太阳的像,还是由于光通过孔形成的光斑.
(3)如果小明想继续探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保持小孔的形状、大小不变,改变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观察光斑的形状是否改变;多次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小明同学为了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如图所示的情况下,将A、B两点间10Ω的电阻更换为20Ω的电阻,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应当是(  )
A.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B.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
C.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中,小明选择了5Ω、10Ω、20Ω、25Ω五个电阻进行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未完成的电路完成,且使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导线不能交叉);
(2)该小组将5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电阻R短路(写出一种).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36A;
(3)将5Ω的定值电阻换成10Ω定值电阻进行实验,他接下来的操作应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为1.8V.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