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如图是表示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物质甲的密度比较大.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4:1.

分析 (1)先根据图象给出的数据求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然后求出两者的密度之比即可比较两者的密度关系;
(2)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质量相等时两者的体积之比,进一步根据体积公式求出边长之比、底面积之比,根据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和压强公式求出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解答 解:(1)由图可知,当m=12g时V=2cm3,当m=3g时V=4cm3
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ρ=$\frac{{m}_{甲}}{{V}_{甲}}$=$\frac{12g}{2c{m}^{3}}$=6g/cm3,ρ=$\frac{{m}_{乙}}{{V}_{乙}}$=$\frac{3g}{4c{m}^{3}}$=0.75g/cm3
则$\frac{{ρ}_{甲}}{{ρ}_{乙}}$=$\frac{6g/c{m}^{3}}{0.75g/c{m}^{3}}$=$\frac{8}{1}$,即甲的密度较大;
(2)质量相等的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体积之比:
$\frac{{V}_{A}}{{V}_{B}}$=$\frac{\frac{m}{{ρ}_{甲}}}{\frac{m}{{ρ}_{乙}}}$=$\frac{{ρ}_{乙}}{{ρ}_{甲}}$=$\frac{1}{8}$,
由V=L3可得,两正方体的边长之比:
$\frac{{L}_{A}}{{L}_{B}}$=$\frac{\root{3}{{V}_{A}}}{\root{3}{{V}_{B}}}$=$\root{3}{\frac{{V}_{A}}{{V}_{B}}}$=$\root{3}{\frac{1}{8}}$=$\frac{1}{2}$,
A、B两正方体的底面积之比:
$\frac{{S}_{A}}{{S}_{B}}$=$\frac{{{L}_{A}}^{2}}{{{L}_{B}}^{2}}$=($\frac{{L}_{A}}{{L}_{B}}$)2=($\frac{1}{2}$)2=$\frac{1}{4}$,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frac{{p}_{A}}{{p}_{B}}$=$\frac{\frac{{F}_{A}}{{S}_{A}}}{\frac{{F}_{B}}{{S}_{B}}}$=$\frac{\frac{mg}{{S}_{A}}}{\frac{mg}{{S}_{B}}}$=$\frac{{S}_{B}}{{S}_{A}}$=$\frac{4}{1}$.
故答案为:甲;4:1.

点评 许多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可以用数学上的图象来形象直观的表示出来,反过来,如果画出了相应的物理量变化图象,我们也能根据数学知识从中分析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及其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为了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不同位置的磁场强弱,某小组同学将通电螺线管放置在水平玻璃板正下方,在玻璃板上均匀撒上铁屑,轻敲玻璃板后发现在不同位置处铁屑的分布不同,铁屑的疏密表示了磁场的强弱.他们选取通电螺线管两端对称的A、B、C、D、E和F六个区域,如图(a)所示,为便于观察,图5(b)所示为放大的这六个区域的铁屑分布情况.

①分析比较图(b)C、B、A或D、E、F可知:在通电螺线管周围,距离螺线管两端越远磁场越弱.
②分析比较图(b)A、F或B、E或C、D可知:在通电螺线管周围,与螺线管两端距离相同的区域磁场强弱相同.
③为了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人们按照铁屑的排列在磁场中画出一条条带箭头的假象曲线,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请根据所给磁感线的概念和上述实验现象得出螺线管周围磁场强弱和磁感线分布之间的关系:磁感线分布密的地方磁场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头绊了一下,由于脚停止了运动,而上身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身体向前跌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淼淼在实验室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实验中记录的一部分信息如下:使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水平桌面O点两侧粗糙程度不同,物体运动过程中始终受到沿水平方向5N的拉力F.物体经过M点开始计时,每经过相同时间,频闪相机会自动拍摄记录物体的位置(用虚线框表示),物体在MO段做匀速直线运动.,F在MN、OP段做功分别为WMN、WOP,功率分别为PMN、POP,则(  )
A.WMN=WOPB.WMN>WOPC.PMN=POPD.PMN<PO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图1是小明确定凸透镜焦距时所做的实验,两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凸透镜都照射到A点,请画出两条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测得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1cm,当烛焰距该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左(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2所示,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选填“上”或“下”)调整.
(4)在图2中,如果此时撤去光屏,小明的眼睛在B点位置能(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每个钩码重为1.0N.
(1)安装好杠杆后,小明发现杠杆位置如图甲所示,小明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侧调节,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好平衡后,小明杠杆左侧的A点挂上如图乙所示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竖直向下拉,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的读数为4N;若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左下方,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将增大(增大/减小/不变).
(3)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C点处挂上3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D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动力臂为L1,钩码重力为阻力F2,阻力臂为L2.请帮助小明分析:F1 L1>F2 L2(>/</=),其原因主要是杠杆自重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把同一个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只盛有不同液体的杯子里,静止时两液面相平,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和F,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和p,则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Fp=pB.F<Fp>pC.F=Fp>pD.F<Fp=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图所示的几种杠杆类工具,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钳子
B.
食品夹
C.
螺丝刀
D.
瓶盖起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事例中接近正确的是(  )
A.中学生步行速度大约为4m/sB.教室里课桌的高度为80cm
C.洗澡水的温度是70℃D.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3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