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牛 | 约60J |
跑百米的 运动员 | 约3×103J |
飞行的步枪子弹 | 约5×103J |
实验次序 | 使用的弹簧 | 被压缩后弹簧的长度/cm | 木块移动的距离 |
① | 弹簧A | 5 | s1 |
② | 弹簧A | 8 | s2 |
③ | 弹簧B | 5 | s3 |
④ | 弹簧B | 8 | s4 |
分析 (1)通过物体质量、速度和动能的倍数关系得出结论;
(2)通过(1)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得出物体的动能(E)与物体的质量(m)和运动速度(v)的定量关系;
(3)弹性势能的大小是通过木块被弹开的远近来比较弹性势能的多少,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我们看不到,是通过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判断的;
(4)要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是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必须选择同样的弹簧,改变压缩程度,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得出结论;
(5)为了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是弹簧的材料有关,必须控制压缩程度相同,改变材料,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得出结论.
解答 解:
(1)子弹的质量很小,约是运动员质量的$\frac{1}{6000}$,子弹的速度大约是运动员的80倍,而它们的动能却差不多,说明速度对物体动能的影响更大.或者:运动员的质量约是牛的质量的$\frac{1}{10}$,运动员的速度是牛的速度的20倍,而运动员的动能却是牛动能的50倍,这说明速度对物体动能的影响更大;
(2)速度对物体动能的影响大于质量的影响,因此应该突出速度的主要,所以公式为C;
(3)①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需要多次实验,改变拉力及其力臂,是采用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的方式进行的.
②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把弹性势能的大小转换为测量木块移动的距离,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也使用了此方法;
(4)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时,应选择相同的弹簧,改变弹簧压缩的程度,比较小球被弹出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得出结论;
(5)为了探究猜想二,必须控制压缩程度相同,改变材料,可选用试验次数②和④,若S2≠S4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故答案为:(1)速度;(2)C;(3)②;(4)8;(5)④;s2不等于s4.
点评 本题为探究动能、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考查了分析实验能力、考查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了解与掌握,属于难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 |
B. | 夏天使用电风扇时人感觉凉爽,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 |
C. | 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液化 | |
D. |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有小水珠,小水珠是从鸡蛋里面渗出来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物质 | 质量/g | 初始温度/℃ | 加热时间/min | 最后温度/℃ |
水 | 60 | 20 | 6 | 45 |
食用油 | 60 | 20 | 6 | 6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 B. | 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增大 | ||
C. | 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减小 | D. | 航母将上升,所受浮力减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根据Q=I2Rt可知,电阻越大,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 | |
B. | 根据Q=$\frac{{U}^{2}t}{R}$可知,电阻越大,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少 | |
C. | 根据Q=UIt可知,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无关 | |
D. | 根据Q=I2Rt可知,在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L1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变小 | B. | L1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变大 | ||
C. | L1亮度增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 D. | L1亮度减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使用水银是因为水银的密度大 | |
B. | 压力和支持力都属于弹力 | |
C. | 向上抛出的球先上升后下降,是重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 |
D. | 地球表面地磁场的磁感线方向是由北向南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