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1 s内通过的路程是2 m,第2 s内通过的路程是3 m,第3 s内通过的路程是4 m,则

[  ]

A.

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B.

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C.

3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D.

后2 s内的平均速度是4 m/s

答案:C
解析:

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应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的平均速度,应用这段的路程除以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新课标(2012) 八年级上 题型:

春季里的一天,学校组织春季运动会,小明在参加百米竞赛时,感觉风迎面吹来,而站在旁边的同学却感觉无风,小明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

路面

B.

空气

C.

他的同学

D.

自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新课标(2012) 八年级上 题型: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其中s表示________,单位为________;t表示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新课标(2012) 八年级上 题型: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

[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新课标(2012) 八年级上 题型: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电磁波遇到障碍物时要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电磁波和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时,在监视屏上分别呈现出一个尖形波.如果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发射和接收到的尖形波如图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0-4 s,则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最接近

[  ]

A.

4.5×104 m

B.

6×104 m

C.

9×104 m

D.

1.2×105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新课标(2012) 八年级上 题型:

如图所示,某物体(可看成一个点)从坐标原点O开始以3 c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2 s,然后以4 cm/s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运动2 s到P点(图中未标出).若物体直接从O点沿直线匀速运动到P点,所用时间也为2 s,则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c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新课标(2012) 八年级上 题型:

某同学为了测出他骑自行车上学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下的方案:

(1)用皮卷尺测出自行车前轮的周长l,并用红绳在前轮上做好记号;

(2)早晨上学出发时________;

(3)在从家到学校的路上________;

(4)到学校时________;

(5)利用公式________计算出他骑自行车上学的平均速度.

请你把该同学的上述方案补充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新课标(2012) 八年级上 题型:

人类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再传给大脑的听觉中枢,人就听到了声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的结论:__ 。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_。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