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在物理定量测量中,一般都是要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一般分两类,第一类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第二类都是多次测量归纳总结规律.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就是其中的第二类(选填“第一类”、“第二类”或“两类都不是”).

分析 本题把多次测量分成了两类:第一类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第二类都是多次测量归纳总结规律.因此,我们只要明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测量该物理量的目的,就能恰如其分的进行归类了.

解答 解: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要多次测量蜡烛和它所成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目的是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所以,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得出平镜成像的普遍规律,故应属于第二类.
故答案为:第二类.

点评 此题考查学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实验目的是否清楚,要求学学生对实验要非常熟悉,明确实验中每一步实验的目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小明把一根条形磁铁放在玩具船上(船头方向为条形磁铁的S极),把船放在静水中,船头向着东方.松手后,小明惊奇的发现船头转动起来.
(1)小船为什么会转起来?
(2)猜一猜船头转动到什么方向时会静止下来,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先要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为100℃的水,同时放出(吸收/放出)大量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分离出酒精常采用分馏法,其原因是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分离出的酒精含(填“含”或“不含”)有水,原因是水在沸腾前同样会发生汽化,使水蒸气和酒精蒸气混在一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 G=100N,底面积为50cm2的重物提升到高处.小明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小明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拉力F拉绳时,重物的速度υ和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摩擦,绳对滑轮的拉力方向均可看成在竖直方向.

(1)动滑轮的重力为20牛;
(2)在 0~1s 内,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为6000帕;
(3)在 2~3s 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不少科学家,他们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面列举了四位科学家和他们的重要成果,其中错误的是(  )
A.欧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
B.阿基米德--杠杆原理
C.焦耳--电流热效应的规律
D.伏特--电流的磁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
(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frac{s}{t}$.
(3)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0.1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12m/s.
(4)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越来越快.
(5)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计时,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6)同组的小华用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所得的数据如表:
①小华測木块“运动距离”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②算出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为0.12m/s.
③请归纳木块的平均值与质量是否有关?无关.
实验次数木块质量(g)运动距离(m)运动时间(s)
11001.0000.8
21501.0000.8
32001.000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寒冷的冬天小刚坐在车窗封闭的爸爸的车里,发现挡风玻璃内侧会出现了“白雾”,于是他叫爸爸打开车内空调,”白雾“由于发生汽化很快就会消失(填物态变化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是某种物质理想的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为50℃.
(2)在第10分钟时该物质的状态为固态,
(3)图象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这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还是要不断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