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当分子间相距为r时,分子引力与斥力相等.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时,
 
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离大于r时,
 
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离大于
 
时,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且能量的转化是有方向的,下面几幅图按能量转化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①③④D、①③④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的电路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发光,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但未超出量程,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小灯泡发生短路B、小灯泡发生了断路C、滑动变阻器发生了短路D、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接触不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光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需要介质B、水波、声波、电磁波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C、微波、红光、紫外线都是电磁波D、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都是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分子间的引力的大小决定于(  )
A、分子的直径B、分子的质量C、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斥力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小明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小明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存在着不足,其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

(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
 
(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
 
(选填“会改变”或“不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
 

(2)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称的像是
 

A.放大、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虚像
C.缩小、倒立的实像            D.缩小、正立的实像
(3)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
 
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的具体原因是
 

(4)利用液体透镜还可以探究哪些问题?(写出一个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课本上有一个必做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你做了吗?请根据你做实验的经验完成下列要求:
(1)本实验需要探究哪些问题?
a.
 

b.
 

c.
 

(2)做该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3)实验基本步骤:
a.
 

b.
 

c.
 

(4)记录数据的表格:
 

(5)实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2)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