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如图是2014年春节过后,北方地区由于强降雪树木上出现的“雾淞”,下列有关“雾淞”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淞”是空气中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的
B.“雾淞”是空气中水蒸气放热凝固形成的
C.“雾淞”是空气中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
D.“雾淞”是空气中水蒸气吸热凝华形成的

分析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解答 解、“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放出热量,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凝华现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凝华的概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们感到适宜的气温大约是23℃
B.一个鸡蛋的质量可能是50g
C.一个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所做的功约为3000J
D.教室内一盏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磁悬浮地球仪是使用磁悬浮技术的地球仪,它无需转轴穿过球体便可悬浮于空中,给人以奇特新颖的感觉和精神享受.
(1)磁悬浮地球仪的球体中有一个磁铁,环形底座内有一金属线圈,通电后相当于电磁铁.金属线圈与球体中的磁铁相互排斥(填“吸引”或“排斥”),使球体受力平衡(填“平衡”或“不平衡”),从而悬浮于空中.磁悬浮地球仪是利用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
(2)将磁悬浮地球仪的球体用手轻轻向下按一下,球体就会从原来的悬浮位置向下运动,此时金属线圈中的电流增大(填“增大”或“减小”),磁性增强,金属线圈对球体的作用力大于(填“大于”或“小于”)球体重力,球体到达最低点后向上运动返回原悬浮位置.
(3)磁悬浮地球仪正常工作时,功率为1W.则工作一个月(30天) 耗电0.72kW•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小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小黄同学进行了如图的甲、乙、丙三个实验探究过程:

①在实验中,小黄应该沿水平方向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做匀速(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②对比图中的甲、丙两个探究过程,可以验证猜想C.
③在甲探究过程中,小黄正确操作,拉动物体时,测力计示数是2N,此时摩擦力为2N.
④实验探究中,小黄采用的实验探究方法是C
A、类比法      B、科学推理法    C、控制变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1)一个小球被竖直向上抛出,如图所示,O为小球的重心,请在图1中分别作出小球竖直上升、竖直下落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均受空气阻力f的作用,不计空气的浮力).
(2)在图2中用最省力的方法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重力为50N 的物体被300N的水平力压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此时物体受到4个力的作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50N,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若将水平压力减小为150N,此时物体刚好匀速下滑,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0N,方向竖直向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电流通过电灯的灯丝做功.这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电流通过用电器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以下事例,表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①②④;表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是③⑤.①人们挑选瓷器时,总要敲击几下,以判断瓷器是否有裂纹;②医生用B超获取病人体内器官的情况;③医生用超声波给人们洁牙;④中医通过“闻”来诊病;⑤外科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