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现代生产和生活离不开电,对于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来说:通常用测电笔判断火线和零线;在家庭电路中,控制照明灯的开关应接在火线和照明灯之间;长期不用的家电设备每隔一段时间后需要通电一次,这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

分析 (1)家庭电路中一般用测电笔来辨别火线和零线;
(2)家庭电路中开关和开关控制的用电器之间是串联的,开关必须与火线相连;
(3)电热是有害的,但有时却也可以加以利用,如利用电热来驱潮等.

解答 解:(1)对于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来说:通常用测电笔判断火线和零线.能使氖管发光的是火线,不能使氖管发光的是零线;
(2)为了开关断开后,用电器与火线断开,即此时更为安全,故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必须接在火线上;
(3)长期不用的家电设备每隔一段时间后需要通电一次,这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驱潮,可对电器起到保护作用.
故答案为:测电笔;火;热效应.

点评 知道如何辨别火线与零线,安全用电的常识,并知道如何利用电热来为我们服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所示,小灯泡规格为“5V 2.5W”(灯丝电阻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当滑片移至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则(  )
A.电源两端的电压为5VB.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5Ω
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D.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是0.6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功率越大,物体做功越多B.功率越大,物体做功时间越短
C.功率越大,物体做功时间越长D.功率越大,物体做功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炙手可热”表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花香四溢”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制作保险丝要选用熔点较高、电阻大的材料
D.家用电能表要安装在总开关之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全碳气凝胶”是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发明的一种新型材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密度仅为0.16mg/cm3,一个杯子大小的气凝胶静止在叶尖上,叶尖只发生了微小弯曲,如图所示.一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为0.016g.它是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种材料加入水中,在低温下冻干后再除去水分,保留“骨架”,研制出的一种超轻材料.该材料构造类似于海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它还可吸收相当于自身质量900倍的油,有望在海上漏油、净水、净化空气等治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请参照示例写出这项技术所涉及的物理信息和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信息:全碳气凝胶材料是石墨碳.
物理知识:全碳气凝胶具有导电性.
作答:物理信息:气凝胶是迄今世界上最轻的材料.
物理知识:气凝胶密度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1和R3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关S闭合、S1和S2断开,滑片P向右滑动,电流表A1示数变小,电压表V示数变小
B.开关S、S1和S2闭合,滑片P稍稍向左滑动一小段,电流表A1示数变大,电流表A2示数变大,电压表V示数不变
C.开关S和S2闭合、S1断开,滑片移到B端;再闭合S1,电压表V和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变大
D.开关S闭合、S1和S2断开,滑片P移到A端;再闭合S2,电路的总功率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折射现象的是(  )
A.
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
B.
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
C.
看起来水没那么深
D.
光亮勺子中形成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石油的应用日益广泛,价格不断上涨,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是二次能源
B.石油在地球上储量丰富,是可再生能源
C.天然气和石油的大量燃烧不会导致温室效应
D.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折叠的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射向平面镜,在纸板NOF上可看到EO的反射光OF.
(1)使入射光EO逐渐向ON靠拢,纸板NOF上的反射光将靠拢ON.(选填:“靠拢”或“远离”)
(2)保持入射光EO位置不变,将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NO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OF.(选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