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收集证据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收集的数据是不合理的,这个数据是       修改的,应该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        ,纠正错误。

 

【答案】

不可以;原因;

【解析】在收集证据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收集的数据是不合理的,这个数据是不可以修改的,应该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原因,纠正错误。

思路分析:学会根据数据得到正确的结论。

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科学探究中收集数据的这一环节的认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9、如果一双竹筷和一把不锈钢汤匙一起浸在热水中,数秒钟后用手去接触竹筷和汤匙时,会感到它们的冷热程度不一样.这说明它们传导热的本领是不一样的,那么,不同液体(如水和煤油)传导热的本领是否一样呢?对此,小明进行了探究.他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水和煤油,并在水和煤油中分别插入两支温度计,然后将两试管同时放入了100℃的沸水中加热,如图所示.实验时,小明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通过测量得到了试管中水和煤油在不同时刻的温度值,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明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到了正确的结论.[煤油的比热容为C=2.1×103J/(kg℃)]
时间(S) 0 2 4 6 25 90 130
T水(℃) 10 20 40 50 80 95 98
T油(℃) 10 15 27 34 60 85 92
(1)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有下列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小明完成的本次探究过程,采作的探究的步骤有哪些?(请按合理顺序写出)
(2)小明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3)进一步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还有什么发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探究速度的变化
提出问题:某校八年级科技小组制作了一种降落伞,这种降落伞在降落过程中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猜想与假设:①降落过程中速度可能不发生变化(作匀速运动)
②降落过程中速度可能越来越快(作变速运动)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同学们准备从高楼阳台上向下释放降落伞,通过测定降落伞的下落时间来探究降落伞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通过讨论,提出了两种实验方案.(如图是实验示意图)
①方案A:采用两次放伞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先让降落伞从30楼(从地面上升30层)阳台下落到15楼阳台,测量从30楼阳台下落到15楼阳台所用的时间;然后让降落伞从15楼阳台下落到地面,测量从15楼阳台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最后计算并比较降落伞通过这两段路程的速度.
②方案B:采用一次放伞的方法,具体步骤为:让降落伞从30楼阳台下落到地面,分别测量其通过15楼阳台、到达地面的时间,最后计算并比较降落伞通过这两段路程的速度.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别采用A、B两种方案进行测量:
设降落伞从30楼下落到15楼所用的时间为t1,降落伞从15楼下落到地面的时间为t2.测得30楼阳台到地面的高度为90m,15楼阳台到地面的高度为45m,测出降落伞下落的时间已经记录在下表中.
下落时间 t1(s) t2(s)
采用A方案实验 3 3
采用B方案实验 3 2
分析与论证:请根据测量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A方案实验
①降落伞从30楼下落到15楼的平均速度是多少?V1=
 
m/s
②降落伞从15楼下落到地面的平均速度是多少?V2=
 
m/s
③比较降落伞通过这两段路程的速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会有这种结论?
(2)采用B方案实验
①降落伞从30楼下落到15楼的平均速度是多少?V1=
 
m/s
②降落伞从15楼下落到地面的平均速度是多少?V2=
 
m/s
③比较降落伞通过这两段路程的速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会有这种结论?
评估:比较A、B两种实验方案,简单回答问题:
(3)如果降落伞下落速度不变,采用这两种方案得到的结论相同吗?为什么?
(4)如果降落伞下落越来越快,采用这两种方案得到的结论相同吗?为什么?
(5)探究降落伞下落速度是否变化,在前面的A、B两种实验方案中,你认为应该采用哪种方案更好些?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同学们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们来到实验室,选用的器材如图:
(1)请你简要说出实验探究前应怎样合理摆放和调整器材: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同一直线上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器材调好后,蜡烛从离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向透镜移动,调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测出了不同位置时像的高度,并将数据填在表格中.凸透镜焦距f=10cm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u/cm 60 30 20 15 12
像的高度h/cm 0.4 1 2 4 10
文莉同学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凸透镜成的像是倒立的:
林哲同学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物体到凸透镜距离越近,像就越大.
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作出点评:
①两位同学的结论在收集的证据范围内成立,符合数据和现象所体现出的规律;
②两位同学都没有收集u≤f范围内的证据,所以结论不完整.
①两位同学的结论在收集的证据范围内成立,符合数据和现象所体现出的规律;
②两位同学都没有收集u≤f范围内的证据,所以结论不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小丽从课外读物中知道:蝙蝠是根据反射声波的方位和时间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的.这时她想:这说明声音在反射过程中一定遵循什么规律,这规律是什么呢?她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
在穿衣镜前放个桌子,找两个较长的纸筒和一架小半导体收音机(一块机械手表也可以).先在桌面卜放--张白纸,在白纸上画一条跟镜面相垂直的直线,这条直线叫镜面的法线,在法线的一侧平放一个纸筒,送音纸筒的筒口前放上那架收音机,让它的喇叭正对着送音纸筒,打开收音机,让它发出最小的声音,慢慢改变听音纸筒和法线的夹角,当转到如图所绘位置时,听到的声音最响.请回答:
(1)在这个实验里,假如我们把送音纸筒中轴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听音纸筒中轴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声波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声波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你认为此结论有什么用途?请举例说明.
声波按一定规律反射,将反射墙做成一个几何形状,可使声波反射到一定的位置.例如:天坛回音壁,故宫中的三音石中的声反射,便是声音经过多次反射的结果
声波按一定规律反射,将反射墙做成一个几何形状,可使声波反射到一定的位置.例如:天坛回音壁,故宫中的三音石中的声反射,便是声音经过多次反射的结果

(3)小丽的探究过程经历了怎样的思维程序?(答出四个以上)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汁划、收集证据、评估交流等,某组同学探究“物体下落时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物体下落的时间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找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路程一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l、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物体在做
 
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
 
运动,最后“小纸杯”做
 
运动.
时间/s 下落距离/m
0.0 0.000
0.4 0.036
0.8 0.467
1.2 0.957
1.6 1.447
2.0 x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