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一个大物块甲,先后两次分别在小物块乙和小物块丙的作用下,其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甲、乙之间用 绳连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种情况下,甲物块所受浮力相等
B.绳的拉力与丙物块的重力大小相等
C.乙物块的重力可能等于丙物块的重力
D.乙物块的质量比丙物块大

分析 (1)两种情况下甲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相同,由阿基米德原理得出受到的浮力相同;
(2)左边甲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等于甲物体重加上绳的拉力,右边甲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等于甲物体重加上丙物体重;由此可知绳的拉力与丙物块的重力大小相等;
(3)乙物体要给甲物体向下的拉力,乙物体受到的重力要大于浮力,因此乙物体的密度要大于水的密度;
(4)把甲乙、甲丙分别当做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因为都是漂浮体,浮力都等于自重,而甲乙物体受到的浮力比甲丙物体受到的浮力大,所以乙物块的重比丙物块大,据此分析乙丙两物块的质量关系.

解答 解:
A、两种情况下甲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相同,由FVg可知,甲物块受到的浮力相同,故A正确; 
B、左边甲物体受到水的浮力:F=G+F
右边甲物体受到水的浮力:F=G+G
由于甲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所以F=G,故B正确;
CD、把甲乙、甲丙分别当做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因为甲乙悬浮,所以,甲乙物体受到的浮力:F甲乙=G+G------①
因为甲丙漂浮,所以,甲丙物体受到的浮力:F甲丙=G+G-------②
左图中,甲乙两物体均受浮力作用,则F甲乙=F+F
右图中,只有甲物体受到浮力作用,则F甲丙=F
所以,F甲乙>F甲丙------③
结合①②两式可知:G>G,故C错;
由G=mg可知,m>m,故 D正确.
故选C.

点评 将阿基米德原理FVg和漂浮条件F=G联合使用,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而两块光滑的玻璃贴在一起,不会合成一块的原因是
(  )
A.玻璃的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B.玻璃接触面的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作用力太小
C.玻璃太硬,斥力大于引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语文课上,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响度.通过这个现象,我们还发现声音的这一特性与距离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小可同学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数据如表:
次  数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弹簧测力计
示数F/N
弹簧测力计上
升高度S/m
机械效率η
140.31.80.974%
260.32.50.9
380.330.989%
(1)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用笔划线将滑轮组绕起来.
(2)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小可同学应竖直向上匀速的拉动弹簧测力计,小萌同学在测量机械效率时加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读数,结果会导致机械效率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3)通过计算,第2组实验的机械效率为80%.
(4)对小可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物重有关.请写一条能够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办法:提高被提升的物重、减小动滑轮的重力、加润滑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如图1是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物连接图,其中电源是三节新的干电池(每节1.5v),灯泡的额定电压是3.8V,其灯丝电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0Ω  1A”的字样.
(1)小刚按照如图1所示电路,连接好电路,并按正确的顺序操作,对于小刚同学的操作,小明同学提出了异议,认为该方案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误差较大.你认为小明认为该如何调整?用3V量程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2)小明对电路调整以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达到0.7V时,小灯泡就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2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1.14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一个拥有一万户的城市参加“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平均每户的电功率减小2000W,则共省电2×104kW•h,这些能量相当于2×103kg热值为3.6×107J/kg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发现有人触电,应用手直接把触电的人拉开
B.更换灯泡前应先断开电源开关
C.用电器着火时,应先用水把火浇灭,再切断电源
D.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阅读《超导体》,回答下列问题.
超 导 体
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的H•卡茂林•昂内斯意外地发现,将水银冷却到-268.98℃时,水银的电阻突然消失;后来他又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水银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由于材料的这种特殊导电性能,昂内斯称其为超导态.昂内斯由于他的这一发现获得了1913年诺贝尔奖.
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将一个铅制的圆环,放入温度低于Tc=-265.97℃的空间,利用电磁感应使环内产生感应电流.结果发现,从1954年3月16日始,到1956年9月5日止,在两年半的时间内电流一直没有减小;当温度上升到高于Tc时,圆环由超导状态变成正常状态,感应电流立刻消失,这就是著名的昂内斯持久电流实验.
物质的温度低于它的临界温度(转变为超导的温度),这种物质才会有超导性.一般金属或合金的临界温度都很低,例如铅的临界温度是-265.97℃.要维持这么低的温度也是很困难的,这就使超导体目前只能应用在科学实验和高新技术中,而不能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普遍应用.近几十年来,各国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能够在室温下工作的超导材料.在这方面,我国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超导现象是指导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有些材料的电阻变为零的特性.
(2)“昂内斯持久电流实验”中铅制圆环由超导状态变成正常状态后,感应电流立刻消失,这个过程中电能转化成了内能.
(3)假如电熨斗内部的电热丝、电动车内电动机的线圈、白炽灯的灯丝都处于超导状态,其中仍能正常工作且减少了能量损失的是电动车.(选填“电熨斗”、“电动车”或“白炽灯”)
(4)若输电用导线处于超导状态,能减少导线上的能量损失.请简要写出此判断的依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物理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用到如下器材:
电源1个,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定值电阻若干个,滑动变阻器1只,开关1个,导线若干.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
(1)如表是他们获取的部分实验数据:
电阻R1510152025
电流I/A1.000.500.350.250.20
分析实验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2)若实验时少领了一只电压表.多领了一只电流表,请你设计一个电路图,使这个实验仍然可以进行,并写出实验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