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就是创造了电荷
B.电流是由电荷做无规则运动形成的
C.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
D.电路中有电压就一定有电流

分析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C、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是电流的方向;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
D、有电源不一定有电流,还要有闭合的电路才行.

解答 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电荷的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不是做无规则运动形成的,故B错误;
C、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是电流的方向;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故C正确;
D、电路中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还要有闭合的电路才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知道电流形成的原因与条件、了解电源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l)图中AB段的路程SAB=40.0cm,如果测得时问tAB=2.0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20.0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不正确,理由是: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单位是牛顿,物体间力作用是相互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如图所示,游客坐在游乐场“跳楼机”的升降台上,当升降台加速上升时,游客感觉大地在远离,这是以升降台为参照物;这一过程游客的机械能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向东运动,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1=50s时,甲、乙两车相距450m.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中,用来探究电流的磁效应的装置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96℃;乙中物体的质量为67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图中位置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选填“实”或“虚”)像.另一条鱼变大,由于鱼缸的右(选填“左”或“右”)侧部分等效于凸透镜而形成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2013年12月14号,“嫦娥三号”落月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一次飞越.“嫦娥三号”经过11分钟的落月过程中,依靠自主控制,经过了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缓速段等6个阶段,相对速度从1.7km/s逐渐减为0.该速度大小变化是相对月球而言的,以地球为参照物,悬停段着陆器是运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