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在“探究平面镜成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中: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5mm的透明玻璃③直尺④光屏⑤两只相同的蜡烛⑥火柴.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①(填序号).
(2)如图所示,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不能接收到像,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18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的等大、倒立的实像.
(4)该凸透镜的焦距是9cm.
(5)当物距为15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放大、倒立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投影仪.

分析 (1)玻璃有两个表面,两个表面都会反射成像,如果玻璃板太厚,两个像有一定的距离,给实验研究带来麻烦;
(2)实验时采用两个相同的蜡烛,是为了研究物像大小关系,如果不能重合,说明物像大小不同,如果重合,说明物像等大;
(3)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接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到;
(4)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可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来解答此题;
(5)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介于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时,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幻灯机或投影仪.

解答 解:
(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故用①2mm厚的茶色玻璃;
(2)在实验中,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由此说明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因凸透镜成等大倒立的实像时,物距等于2倍焦距,此时u=2f=18cm,所以f=9cm,
(5)当物距为15cm时,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此时物距介于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时,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成像情况与此类似.
故答案为:(1)①;(2)重合;(3)不能接收到像;(4)9;(5)放大;投影仪.

点评 (1)本题是平面镜成像实验,考查了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得出正确结论,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尤其要注意等效替代法的应用;
(2)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共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①物距与焦距的关系;②成像的性质;③像距与焦距的关系;④具体的应用.一般情况下,只要告诉其中的一条,就可以确定另外三方面的内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画出图中光线经过透镜折射的光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按要求画出力的图示.
(1)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在水平向右F=10N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2)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甲水平向左推,用力6N,乙向左上方与水平方向成30?角拉,用力9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阳设计的实验报告 (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和弹簧夹等.
实验步骤:
(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将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再次平衡,并记录实验数据.
(2)如图所示,在已经调节平衡的杠杆上的D点悬挂钩码后,可以用弹簧测力计在E点施加竖直向上的力使杠杆再次平衡(选填“A”、“B”、“C”、“D”、“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在如图所示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每个钩码的重力均为0.5牛,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把B处的钩码撤去,在O点左侧第三格处换用弹簧测力计,则杠杆水平平衡时,弹簧测力计最小的拉力为1牛;如果把图中A、B处的钩码分别向靠近支点O处移动一格,则杠杆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李明取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将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及杯内液体的总质量为156.2g.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70cm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79.2g.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此种液体的密度为1.1×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最早测得大气压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若大气压可以支持760mm高的水银柱,当玻璃管竖直放置时,管内外水银柱高度差是760mm,若将玻璃管倾斜,则管内外水银柱高度差不变(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小丽同学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画出丙图中海绵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的示意图
(2)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下列实例中,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是①(填序号)
①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t,
②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
③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3)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乙、丙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4)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大,这是利用了: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少压力作用的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b(选填“a”、“b”或“c”).
(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远.
(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速度相同.
(5)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不是(“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