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语文老师要求大家大声朗读课文,这里“大声”是指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语速

分析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解答 解:老师上课请小明大声朗读课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听的更为清楚,增大声音的响度.
故选A.

点评 此题要结合声音的特征响度定义进行分析解答,注意与其它特征的区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大型的海市蜃楼不常见,但在炎热的夏天,公路上却可以经常出现海市蜃楼,如图所示.它产生的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平面镜成像D.光的折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2mB.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40cm
C.一名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D.一个哈密瓜的质量约为5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已知一束光与水平方向成30°,要使光竖直向下射向井底的青蛙、在如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3.用盐水选种需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现配制了40L的盐水,称其质量为52kg,这样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应加盐水还是加水?(ρ=2.1×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实验前需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3)如图乙所示,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当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后,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应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
(4)若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cm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A”;接着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8cm的位置,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B”.由实验可知像“A”大于(选填“大于”或“小于”)像“B”.
(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完整(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我们能从不同位置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射到黑板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而有时因黑板反光,部分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则是因为黑板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小桦在探究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1)实验时,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上.
(2)小桦将蜡烛置于光具座的A点处,左右移动光屏得到一个缩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倒立的实像,此时成像特点可应用在照相机(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上.
(3)他继续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向右(选填“左”、“右”或“不动”)移动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小桦借来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的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是近视(选填“近视”或“远视”).
(4)当蜡烛处于C位置时,小桦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原因是: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做该实验时,组装器材的合理顺序是:C
A.酒精灯 温度计 铁圈和石棉网  烧杯
B.温度计 酒精灯 铁圈和石棉网  烧杯
C.酒精灯 铁圈和石棉网  烧杯 温度计
D.温度计  烧杯 铁圈和石棉网 酒精灯
(2)图乙中读数的错误之处是: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3)图丙是正确实验后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填“不变”或“升高”),沸点为99℃.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