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1820年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两个重要现象的发现,揭示了电和磁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分析 根据对电与磁的关系发现历史及意义的掌握作答.

解答 解: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电流周围存在磁场;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两个重要现象的发现,揭示了电和磁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故答案为:奥斯特;电磁感应现象.

点评 此题属于物理学史的考查,我们要积累有关的物理学史知识,学习物理学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如表
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cm266490
时间t/s246
平均速度v(cm/s)131615
(2)该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坡度较小(填“大”或“小”).
(4)实验结论: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大,小车做加速运动,小车的运动不是匀速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0.画出平面镜所成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冬天在户外,口中呼出的“白气”B.烧开水时冒的“白气不见了”
C.弥漫的大雾D.晶莹的露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用煤气灶把1.5kg、初温为20℃的水烧到70℃,消耗了15g的煤气.则:
(1)水吸收的热量为3.15×105 J
(2)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6.3×105 J(煤气的热值为4.2x107J/kg)
(3)煤气灶烧水的效率为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1.0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原因是物距小于焦距;
(3)如果物距为8cm,从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实/虚);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放大镜;
(4)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以上装置,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眼镜片,观察到:
①将远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远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它应该是凸透镜.由此可知,在远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前方/后方).
②取下远视镜片,重新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个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了;再使光屏远离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实像.这说明戴上这个眼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3.8V,灯丝电阻约10Ω.
(1)图甲是实验所用的器材,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要求: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温馨提醒:连接电路时,注意正确选择电表量程).

(2)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电流表均无示数,其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断路.
(3)改变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测得下表中的三组数据,其中第一组数据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0.36A.由表中数据可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为1.52W,电阻为9.5Ω.
实验次数电压U/V电流I/A小灯泡的亮度
13.00
23.800.40
34.500.42很亮
(4)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渐增大时,通过它的电流也随之增大,灯泡的亮度变亮,说明灯泡的亮度取决于它的实际功率.
(5)根据实验数据分别求出3次的电阻值,对比发现:不同电压下的小灯泡电阻值并不相同.产生原因:灯丝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如图闭合开关后,两灯均能正常发光,“○”处均可以连接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则a是电压表,c是电流表,表b(选填“a”、“b”或“c”)测量L2的电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在观察物体发声时,小明感到困惑:声源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呢?他猜想:可能跟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探究猜想是否正确.她利用A、B、C、D四根橡皮筋设计并实验,得出数据如表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编号A与B可得:声音高低与声源粗细有关;
(2)比较编号B与C可得:声音高低与声源长短有关,声源越短,声音就越高;
(3)比较编号C与D可得:声音高低与松紧有关,声源越紧,声音就越高;
(4)小明由此分析,弹奏吉他时,左手在同样位置按住粗弦和按住细弦相比较,右手弹奏时,按细弦发出的声音音调更高.
(5)该实验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编号松紧长短粗细声音的高低
A100cm
B100cm
C50cm
D50cm最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