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小芳想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她找到了家里的如图1所示的一些实验器材:

(1)为了验证猜想.实验中她应该选择②③,选⑦作为平面镜.《填写代表实验器材的字母)
(2)选好器材后,她将器材按照如图2所示位置摆放好,若将镜前蜡烛称为蜡烛A.镜后蜡烛称蜡烛BB,则小芳要想观察到蜡烛A所成的像.她应在蜡烛A(选填“A”或“B”)一侧观察.
(3)如果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答: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4)观查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玻璃板过厚,前后两个面各成一个像造成的,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5)小芳对(4)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后重新开始实验,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在这个过程中蜡烛B不应该(选填“应该”或“不应该”)点燃.
(6)如图3是小芳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发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7)你认为小芳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未多次实验,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分析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点燃蜡烛A,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观察蜡烛的像时,眼睛要在蜡烛A的一侧,才能通过玻璃板看到蜡烛A的像;眼睛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只能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A.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4)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
(5)实验时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6)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7)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解答 解:
(1)实验中选择相同的②③两个蜡烛,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A成的像不与蜡烛B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4)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5)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在这个过程中蜡烛不应该点燃.
(6)实验现象表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7)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故答案为:(1)②③;⑦;(2)A;(3)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4)玻璃板过厚,前后两个面各成一个像;2;(5)重合;相等;不应该;
(6)相等;垂直;(7)未多次实验,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同时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洋浦跨海大桥全长3.3km,汽车行驶速度按80km/h设计,桥头上有如图所示的限制载重总质量标志牌.
(1)桥头的标志牌上限制载重总质量是3×104kg.
(2)如果汽车在水平桥面上匀速行驶,受到的牵引力是6000N,这时汽车受到的阻力多大?
(3)请通过计算说明重为4×105N的大货车是否超过此桥的限载标准.(g取10N/kg)
(4)请用物理学的术语解释,为什么要对通过公路桥梁的机动车的载重总质量和速度进行限制(任选一个问题,答出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下列能源中应尽量减少消耗的是(  )
A.水能B.风能C.石油D.太阳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甲、乙两个定值电阻,甲标有“10Ω 1.0A”、乙标有“15Ω 0.6A”,把它们并联后接入电路里,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高电压是(  )
A.10VB.9VC.19VD.15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一平面镜的厚度为d,当笔尖抵在上面时,笔尖和像的距离是(  )
A.dB.2dC.0D.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沸水也能结冰?
沸水也能结冰吗?在地球表面自然环境中的确不可能,但人为改变外界环境因素后一切皆有可能.科学家将盛有适量水的杯子放置在玻璃罩中密封(如图甲),用抽气机向外抽气,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杯子中的水沸腾了,继续抽气,杯子中上层水仍在沸腾,下层水开始结冰,最终水全部结成了冰.原来随着玻璃罩中的空气被抽出,玻璃杯中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越来越小,水的沸点降低,一直降到室温,故杯中的水沸腾了.研究表明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也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小,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越高,所以当玻璃罩中气体压强减小到足够低时,水的凝固点升高到室温,故沸腾的水很快结冰了.
(1)地球表面自然环境中,杯子中上层水沸腾、下层水结冰的现象不可能(可能/不可能)存在;
(2)如图乙.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一段时间后,钢丝穿冰块而过,而冰块完整无缺.使用细金属丝和悬挂重物的目的都是增大(钢丝对冰块的)压强,从而使冰的熔点降低(降低/提高/保持不变),所以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凝固(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故钢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
(3)滑冰运动员所穿滑冰鞋都带有冰刀,如图丙所示,在滑冰过程中,增大(增大/减小)了对冰面的压强,从而改变了冰的熔点,使得冰刀划过的冰面容易熔化,最终能起到减小摩擦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我们在探究问题时,经常用到“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类比法”等重要实验方法.例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海绵的凹陷程度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这采用的哪一种方法?C
A.控制变量法   B.类比法   C.转换法    D.等效替代法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受压物体的材料不同.
(3)设图b中小桌对海棉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pc.(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有关、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状态相同
D.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