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在科学研究中,经常要借助工具对物理现象进行更为精细的研究,下面是科学家把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分析波形图我们可知:

(1)属于噪声的是D,因为它的波形没有规律.
(2)声音音调相同的是A图和B图,响度相同的是B 图和C图.
(3)A图声音和C图声音比较,C音调更高.
(4)A图声音和B图声音比较,响度更大的是B.

分析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乐音的振动有规律,噪声的振动无规律;
(2)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 解:(1)A、B、C图中的声音有规律,D图中的声音无规律,有规律的是乐音,无规律的是噪声.
(2)相同时间内,A和B振动的频率相同,则A图和B图音调相同;B和C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3)C图比A、B图振动频率大,故C图音调高;
(4)A图声音和B图声音比较,B图偏离原位置远,振幅大,故响度大.
故答案为:(1)D;(2)B;B;C;(3)C;(4)B.

点评 通过图表示振幅和频率的题目不多,这是一种读图能力的考查,这是考查的另一种新动向,一定要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人打靶,靶与人的距离是340m,子弹离开枪口经过1.5s,此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设空气阻力不计.求:
(1)声音传递的时间?
(2)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总长度是11.4d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frac{s}{t}$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可知,vAB=0.2m/s,vBC=0.5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快.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速度VAC偏大(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每次测量时都观察小车右端所对刻度线的位置),结果记录在表中.
接触面毛巾棉布木板
阻力的大小较大
小车运动的距离s/cm18.3026.8368.00
(1)在水平桌面上铺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等),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通过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距离的长短,就可知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转换法.
(2)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远.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小丽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了解到的知识,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D.(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B(选填“A”、“B”或“C”),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吸或放).
(2)实验时将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使固体物质均匀受热.
(3)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小组在探究实验时,不小心将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准备测量其焦距.
A、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测量所选镜片的焦距.所用的主要器材有平行光源、光屏、刻度尺;在图2中虚线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示意图.(图中镜片已画出)
B、测量后,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由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只测一块镜片焦距具有偶然性.
(2)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选填“实”或“虚”)像.
(3)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D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4)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3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已经破碎的上半部分凸透镜做实验,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4中的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面是某班同学在创建卫生城市集体劳动时所联想到的一些物理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小强擦电风扇时发现叶片下表面有很多灰尘,可能是风扇在转动时与空气摩擦而带静电所吸引的
B.小刚在扫地时看到灰尘飞扬,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由于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
D.小丽尽全力搬一块大石头,虽然没有搬动,但是她也对石头做了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一辆汽车以恒定功率上坡,行驶速度越来越小,汽车的牵引力变大(填“变大”、“变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一个小瓶质量为3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00g,将水倒出,在小瓶内装入20个每个体积都是0.5cm3的小金属球,且注满某种液体后其总质量为191g.已知金属的密度为8.9g/cm3,求液体的密度.(ρ=1.0×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